郑州游客数量
① 疫情严重,游客现在广州让往郑州去吗
去哪都行,注意戴口罩,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平常注意卫生就可以了
② 郑州火车站跟广州南站哪个面积大,哪个旅客量大
郑州车站扼守中抄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占地面积近3000亩,站房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亿元,有站台7座,客车到发线13条,日接送旅客列车288列,日均发送旅客4万多人,每天过往人流近15万人次,年运输进款达14亿元,既是全路特等客运站,也是全路最大行包中转站,素有中国铁路客运的“心脏”之称。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站,郑州客运站是中国第二大站。北京西客站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站”。
郑州火车站发送旅客12.37万人,刷新了郑州火车站单日发送旅客历史新纪录。你可以查网络,广州的描述很不详细,只大力提到未建成的新火车站,因为老的没什么说的,而郑州的新东站,还没说呢,2011年底也将建成亚洲最大火车站,看看中国的地图,交通图,河南的全国的高速公路里程第一,是心脏,是中原,承接南来北往的客流,除了首都,是没有地方可比的
③ 我想了解下郑州具体情况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市。
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老洛阳东西相临,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分~34°5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640毫米。辖5市1县6区,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600.3万,其中城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人口205.7万。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烟叶、花生、芝麻、水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新郑大枣、中牟大蒜、黄河鲤鱼等特产闻名遐迩;现已探明矿产34种,铝矾、耐火粘土等储量丰富,具备良好的开采条件。
郑州雄踞中原腹地,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之一。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107、310国道和郑、汴、洛高速公路在这里穿过;拥有亚洲最大的货车编组站,拥有铁路、公路三个一类口岸和中国新郑国际机场;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居全国前列。郑州是中原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郑州承袭商都遗风,商贸发达。"八五"期间,登高投资104.8亿元,新建大型商贸设施面积566.7万平方米。遍布全市的一、二级商业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贸市场相结合,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互补的发达的商贸网络。
开放的郑州在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卫体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先后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之列,并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兴办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重点和全国"十佳"开发区,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成为河南省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
郑州正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而努力!
郑州雄居中原腹地,是中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107、310国道和郑、汴、洛高速公路在这里穿过;拥有亚洲最大的货车编组站,拥有铁路、公路、三个一类口岸和中国新郑国际机场;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居全国前列。郑十L是中原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郑州承袭商部遗风,商贸发达,遍布全市的一、二级商业群,形成独具特色的大、中、小集贸市场相结合,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互补的发达的商贸网络。
郑州目前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现代化商场8座,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商战"。郑州目前共建成各类市场472个,其中全国性的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十几所,市场数目和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
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市","郑州"价格已成为我国粮食交易的指导价格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粮食交易的参考价。郑州已多次成功的举办了糖烟酒交易会;汽车配件交易会、郑交会等闻名全国的大型商品交易会,成效额均在亿元以上。 游客在览尽黄河风光、光、古都胜景之外,可在郑州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各地商品。因为郑 州的各市场、商场是融汇了全国商品于一地。郑州火车站附近几间大型服装专业市场有各式服饰,还有工艺品玩具市场。着想以优惠的价格购物不妨去小商品批发市场选购,包罗万象的小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当地的小吃系列以面食为主,郑州羊肉烩面、葛记烟饼、蔡记根钝、鲤鱼焙面,颇有风味。购买几包"新郑焦枣"也是馈赠或自食的首选佳品。
你说的那个电脑城是科技市场,那是号称中国中部最大的电脑市场!……
④ 能帮我找一些河南古都游的现状的资料吗
河南古都游处境尴尬
虽然此次郑州跻身八大古都在旅游业引发了一些反响,但只能用“波澜微起”来形容。现在河南旅游的势头比较猛,但河南古都游的处境相对来说却比较尴尬。
对于郑州古都游的现状,不少学者都认为这很正常。郑州大学旅游规划系主任龚绍方认为,就目前而言,郑州跻身八大古都,其在文化方面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在旅游方面的价值。旅游讲究的是形象的可视性,郑州的古都资源,其形象的可视性比较差。这注定了目前郑州的古都游与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古都游是不能相比的,因为后三者作为古都,都留下了相当多的可视性或者参与性比较强的内容。开封除了其作为古都和王府留下的东西,一个新建的清明上河园同样可以让人们参与其中,领略北宋的文化。而郑州作为古都最大的资本商城遗址,无论在可视性还是在参与性方面都要差好多。
“郑州的情况与安阳有几分相似。作为古都,出土的东西远多于地面的遗存,可视性和参与性不是太强,这些也限制了河南四大古都发展古都旅游。”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维华也这样认为。
与郑州有几分相似的还有洛阳,虽然洛阳作为古都的名气要比郑州大得多,到郑州旅游冲的是少林寺,到洛阳旅游为的是看龙门。与郑州的商城遗址相比,虽然洛阳的城墙和“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可视性要比郑州商城遗址强得多,但现在这些景点只能是龙门等景区的补充。
河南古都旅游的这些尴尬其实也是旅游市场正常发展的反映。龚绍方指出,河南的人文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在产品的独特性和重量级方面略显不足。而旅游市场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从自然观光向人文旅游发展的过程,目前在国内的旅游市场,这个转变才刚刚开始。而在这个阶段,人们最先想到的当然是那些重量级的产品。
古都牵手旅游尚待时日
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前,其他七大古都无一不打着古都的招牌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北京、西安的古都游更是当地旅游产业的支柱。但对于郑州,它的古都资源目前还形不成招徕游客的黄金招牌。“郑州的古都资源要成为省会旅游的拳头产品,还要走很长的路。”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说作为一个城市品牌,郑州应该打出古都的牌子。但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还是有区别的。”张新斌说。他指出,虽然郑州已跻身中国八大古都之列,但古都的招牌并不能马上就给郑州带来可观的游客数量和旅游产业收入。郑州的古都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从旅游市场的角度看,它有自身的缺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太少,加上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又有一定的矛盾,这也使得目前的古都郑州还不是充当郑州旅游招牌的最好时机。等时机成熟了,商城遗址可以全方位展示的时候,古都游将是郑州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
龚绍方也认为,郑州旅游要慎打古都这张牌。“弄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他说,就目前而言,包括郑州商城遗址在内的郑州古都资源,还有不少欠缺。“不要说看热闹的普通游客,就是讲究看门道的考古专家和旅游界学者,到了那里往往也无景可看。”就目前而言,郑州旅游最合适的定位,是基于现在的资源,与其他旅游主体相结合,发展现代都市休闲观光旅游。
其实,郑州商城作为旅游市场的潜在资源,其开发价值还是相当大的。据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维华介绍,如果把郑州商城遗址能真正开发的都展示出来,其规模是相当宏大的,宫殿区、作坊区的视觉冲击力也比较强,但这些地方都处于市区的繁华位置,开发投入太大,加上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短期内还不能成为重量级的旅游产品。
但古都郑州的局部开发就是一个不错的途径。龚绍方表示,针对商城遗址的特殊性,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用现代技术把城墙表面固化,把一种震撼和残缺展示给游人,这也是一种旅游开发。另外,可以借鉴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模式,开发建设一个展示商代文明的园区。当然,这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等事宜。
中原古都群
河南旅游将来的头牌
郑州加入古都行列后,就形成了“八大古都河南居半”的形势,中原古都群的格局也正式形成。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四大古都加上许昌、商丘等众多的古都都城形成的中原古都群,是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特色的潜在资源,假以时日,只要开发得当,将成为河南旅游市场吸引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头牌。
境外游客的数量多少是旅游市场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尺度。河南旅游资源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主要还是其人文资源。谈及这个问题,龚绍方认为,虽然近几年焦作的山水旅游在全国叫得比较响,但就整个河南旅游市场来说,将来旅游市场从山水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和人文旅游后,最有后劲也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还是郑州的人文旅游资源,这才是将来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郑州的古都游由于各种原因虽刚刚迈出第一步,但开封的龙亭、清明上河园已成当地旅游的龙头自不必说,安阳的殷墟、洛阳的东周车马坑等景点的知名度也日高一日。至于古都旅游资源之外的人文资源,河南就更为丰富了,龙门和少林寺早已驰名于世,再加上省内其他数不胜数的知名人文旅游资源,河南的人文旅游潜力不可限量。
就目前来看,河南的古都资源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因此,河南旅游应该扬长避短,走联合的路子,以整体取胜。龚绍方指出,尤其是在将来的旅游市场,河南古都的联合不仅仅限于四大古都,也应该把曾经做过都城的古城如许昌、商丘、三门峡等都联合起来,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出新的线路,只有这样,河南的旅游市场才会有更充足和持久的发展后劲。河南的山水资源放之于全国不占优势,而人文资源龙门、少林寺的名气虽然大,但其宗教文化的背景并不能涵盖厚重的中原古代人文文化。如果给河南的旅游找一个形象代言人,河南境内举世罕见的古都群应该是最佳候选之一。
龚绍方的观点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硕士黄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黄文中甚至认为,不仅仅是河南的四大古都,中国的八大古都也应该联手打造旅游战舰。而河南在这个战舰中最具有发言权的除了四大古都,还有近1亿人口的大市场。目前河南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和八大古都联盟并配套,开发中国古都传统文化之旅的专线,吸引海外游客。黄文中还认为,如果做得好,古都联盟的创意甚至可以推展到国际旅游市场,把国际上的著名古都如罗马、巴黎、雅典、开罗等纳入其中,互为旅游客源地,互助宣传和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广市场。
⑤ 有3600年历史的古都为什么却还是吸引不来游客
古都中的"小透明"——郑州,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郑州在八大古都之中存在感甚低。每次与朋友谈起古都郑州,总会得到一阵调侃:"什么古都,一目了然是一个现代化城市。
⑥ 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交通优势。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正在打造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层指郑汴一体化区域,包括郑州、开封两市区域;紧密层包括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7个省辖市区域;辐射层包括安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9个省辖市市区。
河南省北临山西的太原,河北邯郸,人口稠密;东临山东、安徽,接近东部沿海城市,市场范围广阔;西有陕西的西安,正所谓“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有利于两省旅游资源的相互补充;南临江苏的徐州、湖北的武汉,南北景观差异性显著,对南方游客吸引力大;可以说河南这种区位优势是非常优越的。
4、河南旅行社发展现状。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294亿元,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2012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旅游业的重点工作。2012年工作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3.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15%。
二、河南省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仅为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旅游知名品牌缺乏。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除了少林寺外,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几乎没有。
2、市场宣传力度不够。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河南省交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就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针对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建议
1、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避免景点过于单调;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我省戏剧、曲艺、杂技等艺术品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要把这些资源,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把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出来,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加大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国家4A级知名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业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应重点加强旅游道路、景点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加大主要景区和交通干线之间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郑州航空枢纽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增加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间车次安排;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把临近的景区联系起来,形成旅游资源的组团式发展。鼓励和景区配套的酒店旅馆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要在产品上显示旅游地的特色,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设计产品图案,尽量用当地的特产材料作原料进行生产。对一些精湛的民间工艺制作,开放工艺流程、制作现场,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吸引力,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
河南文化与旅游的依存度很高,关联性很强,文化对旅游带动力也很大,在加快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我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充分发挥文化效力,这样,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展示及利用;有利于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业的品质;有利于河南丰富的地域人文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把河南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⑦ 预计到2012年,郑州市接待游客容量将达到4860万人,其中4860万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_________
4.86×10 7
⑧ 郑州绿博园每天的人流量有多大 不同时间人流量是抄不同的,冬季还有炎热的夏季非节假日人员很少的,有的一天甚至不到一百人,大部分还是年卡到里面运动的。但是比如今天,还有其他节日,展览,人员流量会井喷。今天截止晚上七点不算年卡游客,进园游客超过五万人,门口排队购票人数还很多。 ⑨ 郑州这座城市怎么样
郑州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两条铁路的交叉口,陇海线与京广线,可以说是外来人口居多专,群英汇集属。其次处于平原,气候也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