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年级世界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作文350字

同学们好!欢迎你们大家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王,回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往这边走。

我们答现在要去参观1号俑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我们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秦始皇自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驾崩前还没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这座皇陵墓占地约25万平方米左右。在这陵墓周围有守卫了2000多年、占地2万亩的兵马俑方阵。

现在人们公认秦兵马俑有三大特点:一是多,现已挖掘出的兵马俑,分三个坑,约有8000多个武士俑,600多个战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兵力。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阵,小到肌肤纹理无不蕴含巧思、一丝不苟。三是美,秦俑阵有令人震憾的壮丽美感、气势磅薄、威武雄奇。

好了,现在请大家四处参观1小时后在门厅集合。

我只找到这个!!!!!!!!

B. 四年级世界遗产导游词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乐山大佛的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地区气候条件
乐山地域处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低、东北高,高差悬殊,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 ,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 。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或者等于0℃积温为6100-6500℃,大于或者等于10℃积温5269-5662℃,大于或者等于20℃积温2930-337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乐山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干旱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均发生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的多发区,降水强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达525毫米,创全省之最,加之又处于三江汇合处,洪涝影响较大。

【旅游服务】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至乐山交通:
外省来成都的游客可从成都新南门(旅游客运中心)汽车站乘坐直达巴士,全程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可以到达。
自驾车的游客可以从,成都永丰立交桥进入成雅高速公路(成乐在中途分道)。

乐山也通火车和轮船,成昆铁路经过乐山、从昆明方面来的客人,可乘火车,乐山在成昆铁路线上有两个站——乐山站(夹江,可在此观看摩崖石刻——千佛岩)以及峨嵋站。乐山港客轮直发重庆、宜宾等沿江各地。

C. 龙门石窟400字导游词 要移步换景。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卢舍那大佛
(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并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昔日历史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编辑本段景点简介
风景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
龙门石窟景观(一)(16张)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中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南洞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摩崖三佛龛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古阳洞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现在,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药方洞
看完古阳洞,我们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擂鼓台中洞
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们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 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洞窟。
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还有密宗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看经寺
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中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香山寺
龙门石窟
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 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句诗摘自他当时所作的诗《香山寺二首》,被镌刻在石碑之上,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这块石碑,已有两百多年了,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如今,为了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拓展龙门石窟景区的观光项目,丰富香山寺的文化内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及龙门石窟管理局依据《龙门石窟区规划》和《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投资600万元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对香山寺的改造。该改造工程从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上旬完成,历时100天,创造了中国寺院速度之最。这也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香山寺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1、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 龙门石窟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据〈大唐传载〉记述)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历史上有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即由此而来。宋代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十一中,对此有妙趣横生的记述:“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但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当然各不相让,奋力争夺。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又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当众诵读,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更在东方虬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也成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而这段典故所发生的地点---石楼就位于香山寺内。 2、九老堂: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 “停宫致仕”后,白居易更加放情于山水,赏玩泉石风月。因慕恋香山寺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在他七十四岁时,和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后来,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年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香山寺二绝》这里所描绘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为保存诗稿,白居易又把自己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诗,共800首,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经堂内。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私第去世,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3、白居易:筹资重修香山寺 盛唐以后,经过“安史之乱”,香山寺因年久失修,渐趋衰败,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时,香山寺已是萧条至极,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来洛任河南尹,他闲暇时常在伊阙山水间流连,想修复香山寺,却因财力有限,未能如愿。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将为元稹撰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悉数拿出,费时3个多月,重修了香山寺,使衰败的旧寺的亭台楼阁换了新颜,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后来白居易又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再次出资修复藏经堂,并收集缀补5000多卷佛经,藏入其中,可以说白居易为唐香山寺的再兴竭尽全力,名山名寺与名人相得益彰,白居易重修后,香山寺再次声名大振,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 4、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至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并建御碑亭,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首诗称颂了香山寺及美丽的伊阙风貌,并且在最后一句流露出对白居易的敬佩之情“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展现了一代君主谦逊的品格。乾隆碑上这首诗除了让我们欣赏到行、草的书法艺术,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代帝王的谦虚品质,也是对我们后人的鞭策。 5、蒋宋别墅:蒋介石的“别墅”,杨成武的牢狱。 1936年,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地方政府选择香山寺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当时蒋介石于 1936年10月29日从西安乘火车到达洛阳(东站)来到洛阳是以“避寿”为名,实则布暑“西北剿共”计划,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自己的五十寿辰,参加人员有张学良,阎锡山等,之后他视察了洛阳军校、洛阳电厂,检阅了重炮部队。并和夫人宋美龄三次往复洛阳,去安抚非嫡系部队太原的阎锡山,济南的韩复榘,绥远的傅作义。于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 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因受林彪集团迫害,被秘密关押在香山寺。将军和家人在这幢小楼内度过了失去自由的几个春秋。不准出房门,更不准下楼,每天饭菜定量,不够也不准添,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脚冻烂,房门均不得关闭。1970年,将军78岁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想吃一个鸡蛋也没能如愿。直到1971年1月离开,杨成武将军被羁押于此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次楼,监牢之苦在尽尝之中。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如今经过第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东山石窟,白园并立,香山寺自4月11日开光以来截止到11月底接待中外游客达五万余人,今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参观香山寺,给予高度评价,香山寺已成为龙门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
白 园

D. 洛宁导游词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龙门风景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壁的大龛有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释迦多宝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
古阳洞中大小列龛多达数以百计,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龛上图案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华丽,严谨完整,丰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这些造像铭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宾阳三洞。
宾阳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和胁侍面相都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宾阳中洞顶上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的内壁两侧是大型浮雕,分为《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像》四层。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为最佳,但是已经被盗往国外。
在北魏晚期还开凿过一些很有特点的洞窟,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的药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还能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比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是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的。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的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才转移到了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
唐代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时正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建立的时期。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及太子诸王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等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体为唐高宗及武则天发愿雕造的。
在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为此,她

E. 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他周围有名建筑的导游词

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Shanghai global financial hub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Mori Building Corporation)为中心,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50亿日元(逾10亿美元)。原设计高460米,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比邻金茂大厦。1997年年初开工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曾一度停工。2003年2月工程复工。但由于当时中国台北和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摩天大厦,超过环球金融中心的原设计高度。由于日本方面兴建世界第一高楼的初衷不变,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环球金融中心比原来增加7层,即达到地上100层,地下3层,楼层总面积约377,300平方米。
楼层规划
大楼楼层规划为地下2楼至地上3楼是商场,3~5楼是会议设施,7楼至77楼为办公室,其中有两个空中门厅,分别在28~29楼及52~53楼,79~至93楼是酒店,将由凯悦集团负责管理,90楼设有两台风阻尼器,94至100楼为观光、观景设施,共有三个观景台,其中94楼为「观光大厅」,是一个约7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及观景台,可举行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97楼为「观光天桥」,在第100层又设计了一个最高的「观光天阁」,长约55米,地上高达472米,超越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观景台,超过杜迪拜的迪拜塔观景台(地上440米),成为未来世界最高的观景台。
风阻尼器
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使用感应器测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而预计这两台阻尼器也将成为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
慈溪风阻尼器将装上世界最高大楼。最近宁波玺玛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就智能通道控制系统项目签约,该系统将涵盖大楼3000多个通道控制点的进出自动识别管理,这也是国内单体建筑智能化通道控制技术要求最严、科技含量最高、合同金额最大的智能安防项目。
宁波玺玛克公司是由宁波太阳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我市首家从事高科技软件开发的IT企业,在与来自美国、日本的多家世界著名的同行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智能通道控制系统项目的唯一设备和技术提供方。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中心,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毗邻上海金茂大厦,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据投资方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介绍,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到492米,比已建成的中国台北国际金融大厦主楼高出12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容量10万人,控制通道点3000多个,每天控制记录超过300万条。宁波玺玛克公司承揽的该大楼智能通道控制系统开创了世界智能化大楼安防领域新时代。
宁波玺玛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同行业顶尖人才,并组成了由清华学子孙开华总经理带领的研发团队。对承担该项目的酸甜苦辣,孙开华十分感慨:“看到我们慈溪周围的企业,大部分是高能耗的粗放型加工企业,自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慈溪人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很多产品都能做到第一,曾经创造奇迹的太阳公司,为什么在智能通道控制系统不能做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历经三年多时间,40多人的研发团队,经过刻苦攻关,玺玛克公司研制的SKEPS智能通道控制平台终于获得环球金融中心投资方的认可。
高度 建筑主体高度达到492.5米,比目前已建成的中国台北国际金融大厦主楼主体高度高出12米(台北101大厦实体高度加天线高度为508米),仍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高楼。按照施工计划,工程将于2008年初,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竣工落成。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建筑的94层至101层为观光层,79层至93层将建成超五星级的宾馆,7层至77层为写字楼,3层至5层为会议室,地下2层至3层为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将超过世界最高观光厅——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此外,在94层还设计了面积为750平方米、室内净高8米的观光大厅。以上海的都市全景为背景,观光天阁和观光大厅将成为世界新的观光景点。
目前,申城第一新高楼 “上海中心”已经开工建设,竣工后有望将上海的最高大厦高度再次提高。
大厦的争议
关于环球金融中心设计的争议,除了高度,还有其外形。KPF公司总裁威廉·帕德森说,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原本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径的“圆洞”就是不远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第二个球的大小,空心圆洞与实心球体正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的艺术美感。但这样的构思在一些人看来,同时也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最早有人利用迷信在互联网上造声势,指出楼顶的大圆孔,远远地看十分像日本的太阳旗。在这之前大楼顶部并无孔,并向上收敛,被人比喻为军刀,因此决定开圆孔。
在注意到了造型争议后,根据日本开发商2005年10月18日公布的最新设计方案,圆形风洞已改为倒梯形。
世界第一高楼之争
该工程于1997年开工,1997年8月27日正式奠基,原设计高460米,94层,原本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后来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当时其设计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楼建筑计划超越,复工后的大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比原来增加32米(7层),即达到地上101层,从而使总高度达到492米,但以美国权威建筑机构CTBUH所订定的高度计算而言,仍低于已建成的台北101大楼(总高509.2米),对此相关部门指出,台北101的高度包括60米尖塔在内,就实体高度(大厦屋顶)而言,环球金融中心仍属世界第一,但又由於复工后其工程速度已不如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迪拜塔工程,直至被超越,至此计划定位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与世界第三高楼。
与金茂大厦的互动
在大楼建造之初,相关部门就拟定了与金茂大厦之间建设「天桥」的计划,原本计划以地下道方式连接,但有专家指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两幢摩天大楼之间仅一条马路之隔,若再开挖地下道,则上海地面沉降的状况将变得更加严重,同时陆家嘴地区复杂的地下管线系统之间也没有容纳地下道的足够空间,所以近年来趋向于建造「陆家嘴天桥」的方案,这一方案现在已进入实际勘测阶段,(目前尚未实施),也有专家表示对于天桥工程将破坏大厦景观和陆家嘴地区环境的担心。天桥建成后,如果条件允许,有关部门还想在主要建筑的二层都伸出一个“分支”连接天桥,这样的话整个天桥的形状就变成了“光芒四射的太阳”。根据远期规划,现在没有在天桥“辐射”范围内的金茂大厦也将“伸”出一只手“抓住”环球金融中心,人们可以“不下地”来往于这些大楼之间。
观光 2008年8月27日19时30分,共101层、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景观灯光开始全面调试,喜迎8月30日开业迎客。据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将成为建成后“上海第一高楼”,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形成上海新地标。
参观者在世界最高观光厅拍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昨日上午,距离金茂大厦仅40米之遥,上海又一座“新地标”正式诞生。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中央,世界最高的超高层综合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宣布落成启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坐拥101层高492米,从而超越421米的金茂大厦成为我国大陆目前最高的在用建筑。在CTBUH(国际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协会)所公布的高层建筑排行榜(2008年)的“最高使用楼层高度”和“最高楼顶高度”两项中位居全球第一。这幢摩天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8.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2层至地上2层为车库和配套商业设施,3至5层为会议中心,7至77层为商业办公楼层,79至93层为上海柏悦酒店,94至100层为观光厅。474米高的观光厅铺着透明地板。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观光设施设在第94层至100层,记者乘坐最快速度达每秒8米的高速电梯,从地下2层到95层只用了66秒的时间。
来到位于大楼100层的观光天阁,也就是高达474米的悬空观光长廊时,可以平视东方明珠的尖顶,能够感觉金茂大厦的屋顶就在脚下,犹如云中漫步,浦江两岸美景尽在眼底。在这条长达55米的观光长廊中,设有3条透明玻璃地板,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穿行的汽车、行人,整个城市仿佛都在脚下流动。预计将会超越加拿大多伦多的西恩塔观景台(高446.5米),甚至会超越阿联酋拜的杜拜塔观景台(高440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们能够到达的最高观光设施。
位于97层的观光厅高达439米,它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这里带有开放式的玻璃顶棚,当天气晴好时,玻璃天顶可向两边滑动打开,整个观光厅就犹如漂浮在空中的一座“天桥”。而94层则设置了面积750平方米、室内净高8米的观光大厅。
环路将接“金茂”
记者了解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所处的陆家嘴地区为了方便行人,已开始建设连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主要建筑的步行天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将与之相连。这项工程的完工将使陆家嘴地区面貌一新,无论是夜间还是周末,人们都可以在此悠然信步。
目前,陆家嘴中心区二层步行连廊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一期工程中的环形天桥名为“明珠环”,将金茂大厦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连接,建成后市民可以从“空中”穿行于两幢大楼之间。
筹划建环球传媒信息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将成为信息、文化汇聚并传播的中心。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陈启伟出席昨天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落成新闻发布会时透露,目前正在环球金融中心29楼筹划建设环球传媒信息中心,未来这里将为中外媒体单位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最高票价定为150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观光设施将于本周六(8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各类设施也将逐步启用。目前公布的价格为:94层观光价100元;94层和97层2层观光价为110元;94层、97层和100层3层观光价为150元,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2。金茂大厦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黄浦江畔,人们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亚洲第二、中国内地第一的88层金茂大厦(Jinmao Tower)终于推向市场,这幢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综合设施于一体,深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溶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智慧型摩天大楼,已成为当今沪上最方便舒适、最灵活安全的办公、金融、商贸、娱乐和餐饮的理想活动场所。
金茂大厦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项,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3月18日开张营业,当年8月28日全面营业。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金茂大厦是由美国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建造的。
地理位置
大厦耸立于黄浦江畔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遥对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毗邻延安东路隧道口,与地铁二号线连通,其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占地面积236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曾为上海第一高楼,大陆第一高楼,2008年8月29日被比邻的环球金融中心超越。金茂大厦是融办工、商务、宾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档楼宇,第3-50层为可容纳10000多人同时办公的、宽敞明亮的无柱空间;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第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级金茂凯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塔顶层的核心内是一个直径27米、阳光可透过玻璃折射进来的净空高达142米的“空中中庭”环绕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555间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厅等;第86层为企业家俱乐部;第87层为空中餐厅;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层为国内第二高的观光层(仅次于环球金融中心),可容纳1000多名游客,两部速度为9.1米/秒的高速电梯用45秒将观光宾客从地下室1层直接送达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金茂大厦地下室共有3层,局部4层,建筑面积达到57151平方米,设有800个泊车位的停车场,2000辆自行车库。停车场的收费系统,根据不同需求的停车客人,准备有月、季、年租泊车位智慧卡,或者随机取定时票停车。800个泊车位的停车场安装了车位信息指示导引系统,每时每刻实时的显示和统计指示导引每层每个区域的车位情况。每层每个区域监视着的360度旋转云台摄像机,每时每刻照顾着您的步伐伴侣,您尽可放心地把车停泊在金茂大厦的地下车库内。
金茂大厦坐落在浦东延安东路隧道口,世纪大道旁,地处浦东核心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东临浦东新区的繁华景象,西眺上海市及黄浦江的幽雅景致,南向浦东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10万平方米的中央绿地。大厦周边道路网络发达,交通十分便利,过江隧道和地铁二号线直达。从金茂大厦去浦西最繁华的街区,过隧道仅2分钟,到上海虹桥机场或到浦东国际机场车程时间仅30分钟,地理位置优越。曾为上海第一高楼,大陆第一高楼,2008年 8月29日被比邻的环球金融中心超越
金茂大厦的设计师是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功设计出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之作,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先后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第一名、第二十届国际建筑师大会艺术创作成就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金茂大厦附近交通:
公交:82、85、574、583,地铁二号线陆家嘴站下
与环球金融中心的互动
在大楼建造之初,相关部门就拟定了与环球金融中心之间建设「天桥」的计划,原本计划以地下道方式连接,但有专家指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两幢摩天大楼之间仅一条马路之隔,若再开挖地下道,则上海地面沉降的状况将变得更加严重,同时陆家嘴地区复杂的地下管线系统之间也没有容纳地下道的足够空间,所以近年来趋向于建造「陆家嘴天桥」的方案,这一方案现在已进入实际勘测阶段,预计将于2007年内动工,2008年初建成,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对于天桥工程将破坏大厦景观和陆家嘴地区环境的担心。
结构技术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该玻璃墙由美国进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金茂大厦的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更是一条艺术长廊,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位和豪华的气派。

F. 6501景区的导游词

地下迷宫6501

6501工程位于湖南临湘15公里处,是一项巨大的国防工程。该工程迄今尚未完全解密,因为其始建于65年,而被命名为6501工程。该工程在当时投入资金六个亿,耗时八年,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下令修建的,基本上将一座不是很大的山全部掏空了。当年的这
“六个亿”,至少抵得上现在的几十数百个亿吧。 山洞内部结构复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险幽深。山洞内全长17000多米,大洞设计可通火车,小洞均可供汽车行驶,被誉为“天下第一人工洞”、“中国地下长城”。工程施工采取极为保密的方法,就连当地老百姓也无从知晓。据说八几年,一老百姓放牛,牛从山顶的天井跌下,此洞才被发现。

部分解密史料称,“6501”令的签发人是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
“具体操办”这个工程的则是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和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的顾同舟。
那时候,美国的炸弹正在投向离中国南部边境城市不远的国家越南,同时与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另一个重要国际盟友苏联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双方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加上中印边界局势、台湾局势都很压头,所以,当时由“林彪提出,毛主席首肯”,要“备战备荒,准备打仗”。
“6501”的上马,显然与此背景有极密切的关联。
2006年7月18日,我们在“6501”洞中墙体上就发现了“练出本领打好仗”,“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之类的标语,三四十年了,字迹仍清晰、完整。

但在1973年工程人员全部悄然撤离之际,它并未最后完工。据后来发现此地下工程的当地百姓称,突然停工的山洞内,所有洞门均被封死。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工程?修建它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它又突然被废弃? 所有的秘密,连同那段历史岁月的所有细节,至今难以揣测。40年身世隐蔽,至今未完全解密
33年以后,当“6501”已经成为湖南临湘的一个旅游景点后,它还是笼罩了过多不为人知的悬疑。

当地人一直传言“修建6501的几年,附近山区都被部队封锁,老百姓、甚至当地政府都根本不知道,工程兵都是乘火车到附近一家矿区小站集结,夜间再乘车进入工程现场。这个“矿区小站”即指“桃矿”。下午我们自
“6501” 往桃林矿,一路仍见当年的小站台,呈现着一种无言沧桑。

来到6501工程大院内,你可以看到远处的白云下面是覆盖了成片林木的连绵不断的高山、近处是人工用草绳缠绕好了的树木、花草,外面的人一时很难发现6501岩洞。首先可以看到“6501大食堂”,大食堂门口用红色的油漆书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好人好马上三线”,下联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中间横批为:“6501大食堂”。这些虽然是写上去还不是很久的新油漆,但对联的内容却很快把你带入四十多年以前大修三线的年代。离“大食堂”不远处,一座展现修建6501工程的解放军工程兵战士风貌的新建雕塑,一位战士双手挥着大铁锤,另一位战士紧握钢钎,很好展示了修建三线的解放军战士豪气勃勃、雄姿英发的英雄气概。雕塑台上写着:谨向参战6501工程兵致敬!来到6501工程的洞口,洞口的上方是红油漆手书的“六五0一”几个大字,洞口两旁是林彪体的对联“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字迹都有些陈旧了。洞口够大的,至少可以并排开进四五台大卡车。进入洞内,根据导游介绍,当年秘密修建的“6501”,已将山体掏空成上、中、下三层,有5个进出洞,10条主巷道,近80条次巷道,还有25个厅室,17个通天井,全长17000米,面积80000平方米。 我们也就看了第一层的部分主巷道、作战室、会议室,次巷道。除了一些或明或暗的灯光,洞内并无其他的布置或文字。上、中两层没有能够去看。

印象很深的还有那段反映修建6501的宣传画、相片、标语。依然保持着一座平常山体外貌的6501,蛰伏于青翠的草木间。而留下一处处废弃多年的的洞口、厅室,一些象征着过去的斑驳字迹,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豪言壮语,以及记录着那一小段历史岁月里荒诞悲凉瞬间的图片、影像。看了这些后,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坐上了一趟开往过去的列车,又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人对6501是这样写的:“别的列车上写的都是开往远方,而这一趟开往的却是过去。坚硬的岩石刻下的不止是坚强,过去的激情岁月也凝固了下来。”6501工程留下的印象确实就是这样,因为它承载了一段让人不堪回首却又不应该遗忘的年代.。

G. 关于万里长城的导游词要有传说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飞电”旅行社的导游,欢迎大家参加这次的“长城一日游”的活动。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好汉”。
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共一万二千七百里。长城又名万里长城,其中数八达岭长城保持得最完整,是最早开放给游客游赏的精华地段,也是万里长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
大家请看,长城是由巨大的方砖和长长的条石砌成的,每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既高大又坚固。在那时候,当然不可能有火车、汽车,更不可能有起重机,全靠着劳工们无数双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抬上这崇山峻岭,可想而知,他们修建长城是多么艰辛,多么困难!
定城砖的传说

长城还有许多传说,如“丁城砖”。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好了,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两个小时后在入口处集中。祝大家玩得尽兴!

H. 峨眉山-乐山大佛 导游词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乐山大佛的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地区气候条件
乐山地域处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低、东北高,高差悬殊,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 ,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 。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或者等于0℃积温为6100-6500℃,大于或者等于10℃积温5269-5662℃,大于或者等于20℃积温2930-337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乐山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干旱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均发生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的多发区,降水强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达525毫米,创全省之最,加之又处于三江汇合处,洪涝影响较大。

【旅游服务】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至乐山交通:
外省来成都的游客可从成都新南门(旅游客运中心)汽车站乘坐直达巴士,全程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可以到达。
自驾车的游客可以从,成都永丰立交桥进入成雅高速公路(成乐在中途分道)。

乐山也通火车和轮船,成昆铁路经过乐山、从昆明方面来的客人,可乘火车,乐山在成昆铁路线上有两个站——乐山站(夹江,可在此观看摩崖石刻——千佛岩)以及峨嵋站。乐山港客轮直发重庆、宜宾等沿江各地。

I. 北京国庆节前建筑工地因环境治理要停工是吗

北北京建筑是要停工吗

J. 海拉尔冬季什么时候停工

满洲里
抵达后入住酒店.
午餐后参观具有欧洲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小城市容,
考察中俄互市贸易区,参观界碑,登国门俯瞰国境对面俄罗斯小镇后贝加尔斯克.
参观中国早期红色秘密交通线及满洲里套娃广场, 俄罗斯艺术博物馆,
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集旅游观光、婚礼庆典、宗教活动于一体的满洲里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
晚上观赏俄罗斯歌舞表演,品风味大餐(自选),俄罗斯酒吧狂欢夜(自选)宿满洲里。
满洲里 海拉尔
早餐后,乘旅游大巴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
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距满洲里220公里,车程2小时30分钟)。
途中参观二战最后的战场——中俄蒙抗日纪念园.
午餐品尝呼伦贝尔特色——涮羊肉,
参观西山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距市区2公里,车程15分钟)
赴呼伦贝尔市最具民族特色的城市广场——成吉思汗广场,祭祀成吉思汗“肯特山圣石”。
晚餐品尝农家菜。
宿海拉尔市区酒店。
海拉尔 冬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早餐后乘车赴天下第一敖包——白音呼硕敖包,
抵后祭祀敖包,举行接仪式敬下马酒,
了解敖包的传说和祭祀的礼仪,换防寒服乘马拉爬犁到敖包山祭祀. 。
访牧户:蒙古包牧户家中亲手学制熬奶茶,煮手把肉品尝蒙古族风味 。
午餐后举办雪地”那达慕”——骑马\ 博克等民间比赛,
马拉爬犁冬雪中比赛,活动赛出当天那达慕巴特尔(英雄);
晚参加<敖包相会>情歌晚宴:在蒙古在蒙古大帐学唱情歌对唱
欣赏布里亚特服饰表演 举办那达慕英雄巴特尔颁奖仪式(自选)
宿海拉尔市区酒店。
海拉尔 牙克石凤凰山庄滑雪场
早餐后,乘车赴天然滑雪场——牙克石凤凰山庄(距海拉尔市区105公里,车程2小时)
沿途欣赏银光素裹、原驰蜡像的冰雪盛景,
抵达后导游员带领游览凤凰山庄滑雪全景,
选择雪具、雪服(自费)前往雪场,感受刺激的滑雪运动,
午餐后可自由打雪仗、堆雪人等活动,
并可乘马拉爬犁、滑雪圈、狗拉爬犁、穿越白桦林,
欣赏大兴安岭冬季森林风光,寻找深山雪景的感觉,
尽情在雪地中享受白雪带给您的无穷乐趣,
让您在娱乐的同时、掌握滑雪的技巧,
并在这里挑战极地冰雪、体验多彩民俗、享受自然冰雪、走进童话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