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旅游景区规划有什么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⑵ 缩旬,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设计没有方案。我们老师教我们的。

⑶ 园林道路有哪些类型

园林道路的类型有:

1、主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行剪辑,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

2、支路。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应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

3、小路。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

4、园务路。为便于园务运输、养护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这种路往往有专门的入口,直通公园的仓库、餐馆、管理处、杂物院等处,并与主环路相通,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

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

(3)景区道路设计扩展阅读

园路结构形式有多种,典型的园路结构分为:

1、面层。路面最上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车辆的荷载和风、雨、寒、暑等气候作用的影响。因此要求坚固、平稳、耐磨,有一定的粗糙度,少尘土,便于清扫。

2、结合层。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层,用于结合、找平、排水。

3、基层。在路基之上。它一方面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一方面把荷载传给路基。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用碎(砾)石、灰土或各种矿物废渣等筑成。

4、路基。路面的基础。它为园路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并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土基的稳定性不良,应采取措施,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此外,要根据需要,进行道牙、雨水井、明沟、台阶、礓嚓、种植地等附属工程的设计。

⑷ 公园道路宽度有规范么

你好, 一、公园道路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2、按技术标准分类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⑸ 旅游机动车道设计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

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2.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2.8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1

1/40页

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单位为KM/KM2。

2.11公共停车场

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地,也称社会停车场。

3.1.6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3.2.2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3.2.5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2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3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4.1.2自行车最远的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6km计算,小城市应按10km计算。 。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混有其它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

小宽度应为4.5m。

5.2.4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路段上,人行横道或过街。

⑹ 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按旅游抄线路的距离,可分为短程旅游线、中程旅游线、远程旅游线;

3、按旅游线路的全程计算旅游时间,可分为一日旅游游线、二日旅游游线、三日旅游游线和多日旅游游线;

3、按旅游线路的性质,可分为普通观光旅游线和专题旅游线;

4、按旅游线路对游客吸引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国际旅游游线。国家级旅游线和区内旅游线;

5、按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形态,可分为两点往返式旅游线、单通道式(单线贯通式)旅游线、环通道式(环形贯通式)旅游线、单枢纽式(单点轴辐式)旅游线、多枢纽式(多点轴辐式)旅游线和网络分布式旅游线。

(6)景区道路设计扩展阅读:

首先要确定时间,之后再确定地方。选择出游目标要突出重点,再以重点目标为中心沿途选择其它次级目标。随后,概算出出游所需费用。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景点门票费、食宿费、购物费等。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备急需。

乘飞机的话最好选乘早班机或晚班机,因为时间原因,早班机和晚班机的票价都比午班机等黄金时段的班机价格便宜。乘坐火车或汽车的话应选择夕发朝至的班次,这样可以省住宿费。

⑺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有哪些

景观来道路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内源容: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钢结构设计规范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木结构设计规范
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⑻ 景区游览公路道路标准,求高手帮忙弄一份

目前没有行标或国标:
旅游专用干线公路通常属于地区路网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交通组成以旅游车辆为主,技术等级按风景区预测远景旅游交通量确定,交通工程设施要求更加完善,路容的美化绿化要给游客在视觉和心理上创造一个进入景区的美好观赏心情。
风景区内部游览公路一般由景区游览干线、景点游览支线和步行游览小道组成,以游览干线为主干,分别向各景点敷设游览支线和步行游览小道,像树枝状一样联系所有景点。
内部游览公路布线,通常不以捷径为准则,而是以景区的观赏点为控制点,科学组织游览路线和考虑中途休息需要来安排路线布局。根据观赏景物的视景空间要求,观赏点相对于景点的位置可能有仰视、俯视、远视和近视的不同要求,因而路线布设往往要绕行和升降到各种山坡、山嘴和山崖上。为了串联景物、增添景色,或是保护文物,有时要使道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纵面上随地形有起有伏,使游客视线随道路蜿蜒起伏,或左或右、或仰或俯,感到处处有景,景景相连。为了扩大景象空间,使空间层次丰富,辗转多变,含蓄多趣,也需要使路线的布局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
游览道路的线形标准:区内干线可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支线可用四级公路标准。最大纵坡宜控制在6%以内,平曲线半径不小于30m。为了安全行车,陡坡段尽头不要紧接小半径道,平面线形组合和平纵线形组合都要多从安全、舒适以及视觉心理要求考虑。路面宽度:干线采用7m双车道,支线采用3.5m单车道另加错车道。路肩宜比一般公路稍宽,可不小于1.5m。路面、路肩都要铺面层,以方便游客步行。对于横坡较大,设双车道会造成大填大挖、破坏山林植被时,建议设计为分离式单车道路基。步行小道宽度可小于3m,采用当地块石或砾石铺面。步行小道的纵坡超过6%~10%时要设台阶,台阶每15~20级要设一段平路供游客间歇,并适当安设坐凳。
游览道路在跨过冲沟、峡谷时,可会同建筑设计师按配景要求设计为旱桥、亭桥、索桥;跨过山间溪流,可设计为贴近水面的平桥、或拱度平坦的拱桥以及有曲折变化的曲桥。路线通过峭壁陡崖,可设计栈桥、隧道或明洞。旁山道路外侧均需设置护栏、护墙,或在路基外侧种植灌木丛以保证交通安全。
景区内各种道路均需完善好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道路照明、停车场等,以确保游客的安全、舒适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