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那良古镇
『壹』 想知道: 防城港市 从防城站到那良镇的末班车是多少点
好像是17:30左右 ,上思车也经过那良,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发车。坐车最好提前一点到车站。
『贰』 那良镇的历史沿革
那良镇初称榕树垌,后因此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产量高,故名那良,回壮语意为良田,始建于答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 。那良是广西防城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防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49年5月至1952年8月,设立那良西区,1949年6月12日,那良解放,成立中共西区委员会那良西区人民政府,管辖:那良、滩散乡、北仑乡、峒中镇、扶龙、那勤等五个红乡镇,区政府驻那良。1951年春,东兴镇筹建市(县级),将那良西区人民政府,改设为东兴市那良三区,区政府驻那良。1952年8月,因防城区域变动,三区(那良)改为五区,管辖:大勉、那垌、马路、滩散乡、北仑乡、峒中镇、扶龙、那勤、大番坡、民生、那良等12个乡镇,区政府驻那良,隶属防城县。1955年8月,防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县各区原次数的称谓,冠以地名称谓,三区改称为那良区。1958年10月撤区设立那良公社,1984年撤消那良公社并设立那良镇, 成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所辖的一个镇,下辖两个社区,25个村。2005年7月与那垌乡合并,镇政府驻那良社区。
『叁』 防城港那良镇有多大
那良镇位于广西防城区西南部,2005年7月与那垌乡合并。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回,其中耕地面积33454亩,答有林面积263442亩。辖25个村委会、2个社区、3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138人。全镇生产总值22652万元,农业总产值18500万元,粮食总产量16251吨,工业总产值1088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8万元,财税收入3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元。
那良镇的农业、林业、生态旅游业资源丰富。有肉桂12万亩、八角15万亩、柑桔6437亩,年产量分别是954吨、940吨、2482吨。旅游资源资源丰富,有中越界河漂流(范河那卜至东兴江那)、康王庙、三圣庙、黄关鸳鸯潭、北龙鸳鸯潭等;名胜古迹有抗法英雄刘永福故居、刘永福母亲之墓、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等。沿边公路贯穿境内,以山路55道弯著称的马鞍坳风光旖旎,高林瑶族新村、民生新村和桃花溪山庄成为沿边公路观光旅游的一个亮点。民族风情浓郁,境内分布有大板瑶、细板瑶和花头瑶。该镇滩散、里火是自治区批准设立的两个边民互市贸易点。
投资什么呢?
『肆』 广西防城港那良镇的特色美食 写一篇作文要怎么写
我的家乡那良滩
乡下人认契妈不敢说是习俗,但却有一段情缘,也许有人认契妈是冲着有钱、有声望才去攀亲结缘的。而我的朋友却认个穷得叮当响的“山佬姆”做契妈,我觉得挺希奇。经不住我的追问,朋友说岀了这份缘由:小时体弱多病,啀话讲介系咂“贱骨头”,缺医少药的那年月,犯一场大病,放落矮铺,棺材仔都准备了!幸得懂些瑶医瑶药的“山佬姆”下山来相救,我朋友才捡回条小命。
认“山佬姆”做契妈,日后报恩是朋友一生的诺言,也有点迷信的成分,家人的意思,要让细佬哥混藏于深山老林间,让勾魂鬼找不着,又有“山佬姆”的僻护,细佬哥才能平安,好养好带。如今看来,朋友认的“山佬姆”契妈还够值,正是有大山作龙脊,有溪水润心肺,有粗粮养身骨,有契妈的牵挂和萌佑,我朋友才长得如此正经八整,体健精萃,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边远深山里的瑶寨,对我而言并不陌生,但对契妈以前的高林瑶寨没有太多的了解。年少时结伴上山砍柴、捡八角,只去过大勉,那旺、吊河尾等处的瑶寨。饿了偷过瑶寨的黄瓜、蕃薯填肚子。走时还像“马骝子”那样腋窝挟带走几条黄瓜。谁不知顺手牵羊的贪,却犯了瑶寨的例。偷“山佬”的东西吃没事,切不可打包带走。果然,下山时的来路却找不着北,兜走几圈,又转到原地。当时真不知啥叫“迷魂阵”,回家没路,哥们几个怕到尿湿,唯独哭喊是最大的本事。哭喊引来了牛梆哐当…哐当的声音,赶牛而来的“山佬公”笑哈哈地问清原由,哥们几个赶紧从在腋窝、缩头裤里抖出黄瓜,摘到的尾八角也不敢要,坦白交代好回家。
温善的“山佬公”还送我们一程,山脚下的大路,哥们想抬腿就跑,“企定,你们几个百厌鬼,把八角、黄瓜都拎走,天晩了,路上饿,就嗦,冇怕!”当时真不敢信“山佬公”的话,可看着他把黄瓜分放进哥们的的八角篓,我信了,用脏得如剃刀梆的衣袖抹去鼻水眼泪,笑了!
大山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晚霞还没散去,又忽闪起雷电,雨来了,哥几个百厌鬼又变成了落汤鸡。“落大水,发大风,阿姨来,嫁老公。”哥们念着童谣,朝着家那边的彩虹飞奔而去……
几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的瑶寨就是崇山峻岭中,生存环境恶劣,贫穷,落后的地方。多少年来,善良的瑶族同胞蜗在贫穷落后的大山,不愿意接受外来思想的影响,更不想迁移,世代安于现状。
以前有人说大山里的瑶胞最大爱好是想放鞭炮,听炮响,因而就有了“山佬爱炮”,“山佬冇怕炮”的笑话。可想,以前的他们并不知道外界的鞭炮响是为什么?更不会知道,昔日炮响是庆解放,今朝炮响是奔小康。或许那是的他们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变化的,也不知道贫穷意味什么?
这次应邀与朋友进山看契妈,契妈的高林瑶寨,印象中的破瑶寨没了,四根柱子的茅草屋也没了,群山中建起幢幢别墅形的房子,瑶族新村宽敞的道路与沿边公路相连接,千百年来瑶族同胞行路难,家难返的历史犹如山前的溪水一去不复返。
契妈的儿子贵哥热忱地接待了我们,还有众多的亲朋好友,仿佛就是整个山寨,丰盛的午餐摆出的鸡鸭鱼肉场面,给人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可以夸张地说是震撼,确实是莫大的震撼!曾几何时深山里的瑶族兄弟想能大碗吃肉,只是一种期待。古有梁山水寨李逵,因几日无肉食,就嚷嚷“嘴里要淡出个鸟来”!要是李逵在世看到今日瑶寨大碗吃肉的场景,不吃得撑个半死才怪。
又曾几何时,城里人要吃上一顿肉,还得凭肉票。甭说,瑶族兄弟想吃上一顿肉有多难,偶尔的火枪猎物,也会让他们在篝火旁高兴地唱跳昼日昼夜。以前瑶族同胞的贫穷生活境况,是三角木架吊个生铁锅,一套碗筷轮流端,番薯,芋头,南瓜是他们生存的基本,并由此而感到满足。贫困曾是扣在瑶寨的一顶沉重帽子,而如今的瑶胞想大碗吃肉由期待变为了现实,平日里吃好穿好已不再是奢求。从契妈和她的干儿子时阵的悄悄说话,时又大声朗笑中可以看出契妈很知足,瑶族妇女特有的口中饰物,闪亮的金牙,仿佛在对人们显耀着生活的惬意和幸福。
上山前,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只抱着览风景观山色的心憬。而眼前的高林瑶寨,让我感慨的东西不少,这感慨包括有瑶寨的苍桑巨变,瑶族同胞的思想脱换,生活的喜悦,汉瑶兄弟之间的情深谊长等等,我记录下来的只不过是瑶寨变化过程的点滴而已。
『伍』 那良镇的介绍
那良,古称榕树垌,盛产八角、玉桂,有玉桂之乡,漂流之乡之称,位于北仑内河中部河流容至东兴市海域汇合。全镇常住人口约6.5万,总面积为900.16平方公里。地处边境,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粤语和客家语。这里是刘永福、林俊廷、陈济堂、林重兴、林重山、刘源倩等著名人物的故乡,那良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之一,是广西防城港侨乡之一。
『陆』 那良镇的乡镇经济
该镇旅游资源有:中越界河漂流(稔里江口至东兴江那))、九龙潭漂流、野人谷漂流、北仑河源头漂流、瑶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康王庙、刘永福故居、黄关鸳鸯潭、谦受陈公墓、刘永福母之墓、那良抗日起义纪念亭、北龙鸳鸯潭、凿字岭、那良古街、那良特色美食街、林氏和郑氏宗词、沈氏宗词、永安书院、明仑书院、古森书院、荣昌书院、寿文书院、澌凛书院等景点。
那良古街
历史前沿
那良镇初称榕树垌,后因此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产量高,故名那良,壮语意为良田。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成圩。距今有350年历史。解放前称那良镇。
那良镇商业发展较快,各种商店近600家,星罗棋布,个体工商业发展迅猛,集贸市场交易活跃。
那良镇交通便利,有防城至垌中、垌美至那垌、东兴至那坡三条三级公路穿过镇内25个行政村(街),其中防城至垌中三级油路穿过镇政府所在地那良街,而那良街距东兴至那坡沿边三级油路仅2.8公里,连线已建成二级公路,镇内村村有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 那良镇九龙潭位于距离南宁220公里的中国南疆边陲重镇那良镇,位于中越边境中国一侧边境公路那良镇的十万大山脚下。九龙潭漂流总长5公里,落差180米,漂流时间约2小时,两暗有奇石、果林,漂流忽转忽旋,急驰而下。大浪扑面,让你秒秒种嚎吼与尖叫,险滩充满刺激。时而惊涛拍艇,卷起千堆雪,时而堕入深潭,天光云影,徘徊其间,在这时你可尽显男儿本色,女性的飒爽英姿。游人同时可在景区内同时体验森林探险、激情漂流、瑶寨风情、农家乐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刺激!
其中,与那良镇桃花溪山庄、那良镇里火边贸口、那良镇高林瑶族山村的沿边公路旁,距南宁市220公里、防城港市78公里、东兴市39公里,与那良镇桃花溪山庄、那良镇里火边贸口岸、那良镇马鞍坳观景台、垌中温泉等景点相邻。景区漂流为分阶段性放水漂流,漂流起点有拦水坝.漂流次数为每日3次,每次下水时间为早上10点中午14点,下午16点,漂流用时大概1.5~2个小时左右,全程漂流为橡皮艇漂流,因漂流河道人工改造过,所以中途不用划船.一路漂流下来感觉都不错,漂流全身都湿完,景区的漂流艇是人为掏空的,也就是说,艇的底部是直接灌水进来的,这样虽然不容易翻船。景区配套设施齐全。 刘永福那良故居坐落在防城区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大厂坡,在那良镇客车上落点沿一小街巷走不到100米便到了。据《防城县志》记载,刘永福那良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至今已历经120多年的沧桑。
刘永福那良故居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极为富丽堂皇,是防城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点。
刘永福昔日的辉煌,从其故居可以窥豹一斑。朝阳下,刘永福故居这座古老的房屋更显得宏伟壮观。刘永福故居雕梁画栋,飞檐叠楼,走廊曲折,建筑宏伟,布局典雅,自成具有特色的建筑群。那古朴凝重,深沉浑厚,简洁又粗犷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防城建筑艺术的珍品,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刘永福故居处处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雕梁画栋,字画,飞禽走兽等图案部分仍然清楚可见,尤以大门屋檐下的数幅最为保存完好,历经百多年,图案还是很完整无缺。我借来木梯攀登上去仔细观摩,见这几幅的内容多与《三字经》有关,“人之初,性本善”等话句的字迹清楚完好无损。那画工之精,无与伦比。惜乎众多图案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部分已经全部脱落而无从觅认。游刘永福故居,少不了要说到刘永福其人其事。
民族英雄刘永福(生卒年1837—1917),又名刘义(又作刘二,因粤语义、二同音),字渊亭,出生于古森峒小峰(原防城区那勤乡小峰经济作物场,今防城区扶隆乡小峰经济作物场,2005年那勤乡撤并入扶隆乡),8岁随父母亲迁往上思县,随后15岁时迁往那良镇大坡村,晚年落籍钦州。
1857年,刘永福参加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被推举为领袖,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
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后于归顺州安德在广西天地会起义军旧旅的基础上创建新军,号为“黑旗军”。
1867年率部入越南,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法战争时,刘永福率黑旗军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利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
1873年,法国侵略军头目安邺进攻河内,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驰援,于河内西郊罗池阵斩安邺。
1883年,法国侵略军李威利攻陷河内等重镇,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再次出师抗法,于河内城西纸桥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确,赢得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
1885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密切配合清军和越南义军,大败法军于临洮。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被迫回国。
1894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帮办台湾军务,奋力抗击侵台日军,在抗日保台斗争中,因无援被迫内渡。
1898年,刘永福重建黑旗军。
1907年,刘永福请辞还乡。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永福回国后,利用回乡省亲扫墓之机,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边境)选地择吉日兴建住宅,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房屋占地面积约659.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6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房屋宽32.5米,进深20.3米,两层砖瓦结构。共十二间,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为厅,厅中央横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庆”“金玉满堂”八个大字。上下座之间中央为天井,天井两则楼附房。同年十一月,刘永福返钦州,购得板桂街莫姓旧宅,筹建晚年住宅“三宣堂”,决定于钦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为回乡省亲扫墓临时住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春,刘永福返那良省亲扫墓暂住后,返钦州(其母陈氏二品夫人之墓坐落于那良镇楼村虎龙岭)。
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命名为“三宣堂”,以纪念他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刘永福那良故居现为县级(原防城各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1911年,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总长。
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在钦州病逝,享年80岁。民间流传的“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说的就是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将士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故事。 [注:那良是刘永福真正的故乡,晚年才落籍钦州] 距那良镇西约四公里,有一垌田叫马枝田。从马枝田往山上去约五百米的松林间,有一大花岗岩石。石的坚直面宽约四平方米、上面刻有很多古老的文字。字只大如小碟,行距疏密有致,字体神奇。刻文内容,至今无人通晓。凿字岭因而故名。
凿字岭上古树盘生,瀑布飞流,山泉清澈,怪石嶙峋、山花争艳。初春时节,雾山掩映,瞬息万变。每当日出日落之际,其景色理瑰丽壮观。
传说,谁能通读石上刻文,谁就得到很多金银财宝,终生享用不完。
有一年,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乞丐流落到那良。一天,他撑着艰难脚步上山去读字。读呀读、读呀读,就在他苦心捉摸全文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突然间乌云四起,雷声大作,火蛇(闪电)在他身上狂舞,似有天崩地裂之势。接着倾盆大雨,滔滔而下。他慌得哭爹喊娘,包头掩耳,骨碌碌地往山下逃命了。至今为止,凿字岭还是一个难解的迷。民间流传,说那是玉帝授意刻下的“天书”呢。
凿字岭顶峰的南坡,有一大块长约四米、宽七十公分、厚四十公分的花岗岩石,悬空横架在两座石笋之上。用石击之,咚咚之声方园数里可闻。据说古时候匪寇进村打家劫舍时,人们就爬上凿字岭去击石报警。故凿字岭的南坡又叫响石洞。响石至今仍历历在目,供人游览。
凿字岭的确神奇。除了“天书”、“响石”之外,岭下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洞。洞内石笋石钟奇布,怪石丛生,地下河蜿蜒几里,洞宽可容千人。
相传古时寇祸连天,匪盗作恶,经常袭扰百姓。当年马伏波将军南征时悉知此况,立即带兵围剿。千多匪徒就在这凿字岭下的大石洞里依险顽抗。伏波将军攻打了几天几夜,又砍来树木柴草放火在洞口熏之,以后又下令挖山挑土运石,把洞口塞堵,洞口被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象座小山。直把匪次全部困死洞里。 在那良通往峒中公路方向约四公里处,有一个村叫做汉城村。为什么叫汉城,这与伏波征交趾有关。公元40年光武帝刘秀派马援(伏波将军)远征“二征”叛乱。到达防城时,根据地方土人要求,平息剿灭了在防城一带扰民作乱的蛮贼(人称流罗贼)。但还有山区一带的蛮贼仍在嚣张作恶,占据山头称王称霸,使山区土族人民不得安宁。土族人派代表到防城向马援报告要求派兵清剿。于是马援决定分兵两路进攻,一路从海一到江平、马路,一路由马援率领向滩营、大录、那勤、扶隆,两路兵力攻至那良汇合。各地蛮贼被两路汉军追击退缩到那良的江角、那漂、百迭枫木坜一带负隅顽抗,在汉军强大攻击面前,大部分蛮贼投降或被消灭,只有一小股流窜到马头山,一小股龟缩在枫木坜山洞里,(洞内藏有粮草、有通道通江边取水)。后马援命令军兵割来生茅草,收集破布,在两头洞口燃烧,产生浓烟,用风柜对准洞内扇风,经过一天烟攻,洞内蛮贼全部被烟呛死,(此洞现还在,人称贼佬洞,只是洞口侠小,无人敢进)。
流窜到马头山地区的小股贼人,经常越过北仑河到那良一带村庄抢劫勒索,扰乱土族安宁。为对付这股流寇,马伏波将军选择一高地—勒竹颈高坡(占地2000平方米)建兵营,驻扎军队。在羊头岭颈设一了望哨,观察敌情。该处可远望至板八(那垌)、其那、滩棍、里接、大河、范河、百迭、那良河及对岸滩潘等地。若有敌情,观察哨兵便敲响竹梆,各村寨听到梆响,又敲起各村的竹梆,用梆声把敌情传至各村寨。军兵听到梆响,集中出击,土民听到梆响,关闭门户、拿起武器作好迎敌准备。
当时边境一带土民住茅房木屋、刀耕火种、生产十分原始落后。马伏波将军便派会做木工、会做犁耙、会打垒做瓦的士兵到各村寨传授中原先进的技术,使土民学会打垒(冲墙)做屋、烧瓦盖房,用犁把牛耕,种植各种作物蔬菜等。老苏窝仍留有当年瓦窑遗址。
簕竹颈兵营营房约700平方米,用于打垒泥墙圈围,围墙外是跑马场、练兵场。驻扎在这兵营的汉军为平息流罗贼作风、维护地方治安、土民安居乐业、推进先进的农耕等生产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为纪念马伏波将军的功德,感谢他从汉朝传来中原地区的新技术,遂把这兵营叫做“汉城”,以后村庄改名为汉城村,虽然经历了近2000年风雨的土城早已成废墟,但遗址的石基、跑马路、战壕还依稀可见。 野人谷漂流属于溪河自助探险河流,位于那良镇至白赖村2.5公里处,古时听说有野人出没而得名。让您放漂心灵之舟,体验澎湃激情,尽享探险征服之乐。
野人谷漂流特色:
1:那良唯一原始生态的探险漂流景区
①野人谷漂流不受那良蓄水影响,全程动水漂流,这里的险峻,溪水湍急,怪石嶙峋,漂流全程均为天然河床。
②野人谷漂流独有飞漂和长达1.5公里的滚水冲浪,构成了那良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
2:中国原始河谷文化主题漂流
①独特的起漂仪式,如:起漂时喝摔碗酒,涂野人彩妆。
②奇特的河谷民俗,感受放排、淘金、蹦河、捕鱼、沙雕等原始河谷文化。
野人谷漂流服务设施
1:基础设施:野人谷漂流日接待量3000人,起点与终点均建有专门的服务设施,更衣室等应用齐全。交通便捷,移动信号全面覆盖,沟通畅通无阻。
2:个性化服务:①漂流景区并设有安全员护漂。②漂流景区提供免费停车,代客泊车及区间接送,让您方便省心。
野人谷漂流安全
1、护漂:从起漂点到终点每个险滩均有足够的安全员现场监护,岸上有专人专车巡护,让您漂的放心,玩的安心,有惊无险的体验与浪共舞的巅峰激情。
2、水情:在漂流河段上游设有专门的水情监测员,确保漂流安全。
3、疏散:有便捷、足够的上岸通道,随时随地可以疏散至安全地带。
4、制度:在漂流前均有导游为客人讲解漂流安全公告及注意事项,公司内部有严格的安全制度。
野人谷漂流交通便捷,更是自驾车成员漂流的最佳选择,起点与终点景区还设有免费停车、代客泊车、区间接送等优惠政策,使驾车一族可以放心去漂流,大可不必为漂流后车子不在身边而烦恼。
『柒』 那良镇是东兴市外的户籍吗
那良镇
是
东兴市
外的户籍吗;
答案肯定(是)
因为那良镇属于
防城港市防城区
管辖,身份证是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
而不是广西东兴市……镇……
所以那良镇是东兴市外的户籍。
『捌』 什么快递能到防城港那良镇
楼主你好: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地方具体是在哪里?属于什么级别?不过专,现在大多属数的快递都只会派送到“市”级,要是你所说的那个地方是“县”或“村”,快递一般是不会到的。如果你不能确定那家快递能到,就选择中国邮政的EMS一定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