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中的一处

我家的阳台别有一番风格,整个阳台都是我别出心裁布置的。阳台上既有常绿的盆景版,又有四权季鲜花;既有葱茏的枝叶,又有耐旱的球茎;有的柔软垂吊,有的舒展延伸;有的可观赏花叶,有的可结出硕果,形成一个小百花园。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我家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们经过一个冬季的漫长等待,焕发出勃勃生机。仙人掌突然间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子给自己变了一件崭新的衣服穿上了,像宝塔,像大山,像竹林在我家中,闪着耀眼的光芒。那青青的吊兰这时候也不停得喝着甘甜的露水,不时地往上冲,他正在和别的花比美呢!那君子兰也使劲往上长。还有那嫩枝嫩叶的万年青伸着自己的手臂找春天呢!阳台的中央,有一对大大的藤椅和一个圆圆的玻璃茶几。最开心的是,每到星期六,我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阳台上赏花、聊天,这时,阳台成了我们休闲的乐园
我爱我家的小阳台!

『贰』 《我的乐园》作文 400字!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花生来。”“我”想些什么呢?5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花生来。展开
我来答
冰蓝的c音乐c
LV.6 2013-04-02
整个湖都变成红色的了(那是血),从湖里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女孩的脚,硬把她拉进湖中,随后,人们在离那片森林100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女孩的尸体还有衣服,只是她的头不见了,人们打开她的背包,吓坏了,包里就是她的头,她的表情十分痛苦,发现她的那些人把她的尸体丢弃在了那片森林,然后就离开了,从此,那片森林就再也没人敢去......
如果你看了此帖,请立即回贴,并点击“菩萨保佑”,然后将此贴在别吧转发3份,如果不发的话,那只手会在你洗澡时伸出来,你会和那个女孩是同样下场!要相信,一切是真的
热心网友2012-4-8菩萨保佑

『叁』 我的乐园,花园作文400字

我的乐园就是楼房后面的一片菜园。
这片菜园由24户人家种植。春天来了,那里长满专了荒草。大人们把荒草铲属掉,把它们扔到火中,地下的荒草没了,我们觉得很快乐。然后大人们开始翻地、上肥。播种――不久地里就长得绿油油的一片了。
夏天到了,菜园转成了百花园。黄瓜、丝瓜、茄子、豆角都开满了花,蝴蝶在飞舞,蜜蜂在采蜜。地旱了,我们抬水浇地,十分劳累,心里也甜,因为快丰收了。
秋天到了,菜园里果实累累。黄瓜长的又粗又长,南瓜长的又大又圆,辣椒长得像灯笼,茄子穿着一身大紫袍――我们摘了,不仅仅自己吃,还送给别人。
这就是我的乐园,我愿明年的菜园更秀丽!

『肆』 我们的乐园为题写一篇

话说在下内阁,是简单朴素但不失文雅,这是我心灵上的一个梦想空间,在这里,时而我沉醉其中.有时间,请你来我这间小阁里坐坐吧.
领着你绕过走廊,走进大厅,推开米黄色的门,是的,这里就是我的一片天地.
我的这片天地既没有游乐园的盛大,也比不上商场花花绿绿的装饰.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大白的墙壁,方方正正的小书桌,再加上一个满载书本的书柜,嗯,就这么简单.虽然这里陈列简单,摆设简陋,但是这里可是我“修身养性”的一方净土呢.
我喜欢读书胜过于看书.偶尔从书柜上拿下一本《千家诗》,就仰卧在椅子上吟诵起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映池塘.”正看的入神,妈妈送进水来,我仿佛还沉浸在那古人的文阁中,还用手指点了点水,再慢慢品尝,真有一番文人的思韵呢.有时,天阴下来了,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我就边望着风景,边趴在窗台上,在嘴边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罢,便开始闭目养神.静谧的夜晚,本是应该好好休息的黄金时间,我也不例外啊.大声在阳台上颇有一番诗情地喊着:“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寻常一样窗明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就连静夜思都出来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啊.”弄得楼下的邻家三番五次地跑到楼上问我们家是不是有毛病,就是因为这样,弄得我只好“隐居”在自己的卧室里一声不吭.谁让我是诗虫的.作诗是我的灵魂,赏诗是我的爱好,吟诗是我的个性.
来到我的乐园,一定要看的,当然是我书柜里的“珍宝”.从《史记》到《三国演义》,又到《巴金文集》,“风雅颂”,我这里一应俱全.书柜上的书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摆放的,如果你仔细品读,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已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长车,走过了几百个世纪!哈,就连很久以前,书皮都发黄的《红楼梦》《西游记》,看起来虽然满手尘埃,看起来陈旧了些,但那扉页的几幅精美的图片,也会使你入胜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黛玉“潇湘妃子”一副娇弱,都会让你拍手称赞前人绘画的精湛!
嗯,当你已经满腹经纶,知书达理,品完诗书百经的时候,就来放松放松心身吧,观观我这里的静态之“美”吧.对了,前面忘记告诉你了.我这里还隐藏着一只大乌龟.这只大乌龟足足有一脸盆大,天天在我的窗前悠哉游哉,它的动作十分缓慢,甚至可以说是迟钝.但是你要是在它睡觉的时候打搅它,它可十分敏感,可要小心它的“神龟掌”啊.好了,感受了大乌龟的“亲昵”.要真正来看看我这里的静态美了.把头抬高成45度角,会发现墙上高高地挂着一幅幅话,你会不禁感叹道:“此人技术太差,画面脏乱,题材狭窄.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的杰作,可不要笑哦,虽然乱刺八糟的,可每当我望之回忆童年的纯真和童趣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这也算是我的一段成长历程吧.曾经的那一份份天真叫作永恒,曾经的那一份份感动叫作难忘.美就美在它的纯朴啊.
好啦,这次光顾我的小阁就到此为止吧.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再来的.

『伍』 苏州1日游

可以考虑前往苏州、无锡周边旅游:D1行程:苏州 建议:
1、在苏州站下车。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和沧浪亭为苏州四大名园,且为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品位高,景区范围不大,适宜老年人和家庭出游,避免过度劳累。
2、以拙政圆为例,可以出了苏州火车站,在马路对面,乘坐游1路BUS至拙政园站下车,上车投币1元/人。拙政园为明朝御史王献臣的宅子,名字取自: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此亦拙者之为政耳。
3、拙政园门票分旺季票和淡季票。7、8月份期间为拙政园淡季票。门票价格:旺季票100元/人;淡季票80元/人。

D2行程:周庄
1、在苏州汽车北站,乘前往周庄的汽车。车票:14.5元/人,大约2小时可以到达周庄。在苏州汽车北站即可以买到周庄优惠门票。目前周庄门票价格:100元/人。到达周庄后,注意;一定要住在周庄景区内!不要住在景区外。区分景区内外的标志:你要通过铁栅栏剪票口。住在周庄景区内,你可以过一回江南水乡人家的生活。不必担心景区内的住宿问题和价格,景区内的住宿很多,并且价格和住在景区外价格差不多,并且不贵。我04年住宿一天的价格可以砍价到60元的标准间。
2、在周庄汽车站,可以选择乘车去上海或者返回苏州。建议;返回苏州。可以在苏州观前街,即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上逛逛。女孩子和美食会让人驻足。俗话说;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上海看人头,苏州看丫头。在观前街的得月楼酒店,可以选择全家就餐,苏州百年老字号。价格偏高。

简单介绍拙政园和周庄: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另外虎丘、枫桥你去过么?

补充回答:苏州主要以园林、古镇为盛名。如果你喜欢可以去苏州乐园。那里有大型的过山车,疯狂老鼠。

『陆』 长沙柏乐园的整体简介

【柏乐园,爱的梦幻乐园】
柏乐园旅游度假区(简称“柏乐园”)是湖南首家游乐综合体、中国大型渔文化主题游乐园,由湖南省柏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2014年10月18日开园迎宾;总规划面积260万平方米,第一期投资10亿元、开发面积70万平方米,由“陆地游乐、水上乐园、动物王国、亲子体验、购物美食、酒店会议、水乡古镇”七大版块组成;拥有25个大型机动游乐设备、18个互动体验项目、108艘游船、1座动物园、1个4D环幕影院和6栋共500个床位的宾馆、160多个餐馆及商铺,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是旅游度假、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的首选之地,更是团队拓展、学生活动、亲朋聚会的最佳场所。
柏乐园是政府指定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基地”。

陆地游乐引进惊险刺激、参与性与体验性极强的现代高科技产品,荟萃目前最受欢迎的世界级大型游乐设施,如:高空飞翔、大摆锤、激流勇进、海盗船、旋风骑士、迪斯科转盘、极速风车、摩天轮、淘气堡、豪华转马、家庭过山车、卡丁车、碰碰车、飞龟、豪华波浪、滑行龙、炮弹飞车、摩天环车、炮球战城、哥德堡号(鬼船)、动感电玩城等30多个项目。还有动感4D环幕影院可以同时容纳200人观看,利用180度柱面环幕立体影像,精心设计了烟雾、细雨、光电、气泡、气味等真实布景。
【高空飞翔】
高空飞翔高达48米,乘坐神奇的飞椅,上升到高耸云霄,犹如飞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又仿佛是飞驰到天际领略神话传说,不仅可以带来全新的高空刺激,还让您360度俯瞰柏乐园旅游度假区全景,是度假区集娱乐性、惊险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地标性游乐设施。
【激流勇进】
激流勇进,勇敢者的游戏。享受疾风的速度,体验失重的感觉,在高速俯冲的刺激下疯狂惊叫,刹那间冲入水幕,劈波斩浪,飞溅的白色水帘柱迸出绝美姿态,四处绽放,给你巨浪翻卷的快感、惊心动魄的刺激、淋漓尽致的痛快!
【极速风车】
极速风车运用最新创意、借助现代高科技精心打造,擎于天空像伸展开的巨型风车,在高空中360度狂野舞蹈,大臂翻转,托臂自转,座舱旋动,游客坐在犹如风车叶片的座舱里,开启一场蓝天白云与大地交织、撕裂的无与伦比的刺激体验。
【大摆锤】
360度急速旋转,上下往复摆荡,让你体验欢乐风暴的强劲旋律,挑战心理承受的极限,在惊呼与欢笑中挑战自我。
【家庭过山车】
飞驰的列车在坚实的轨道顺畅滑行,全家人一起游玩,时而高速奔跑,时而云中飞翔,仿佛置身妙趣欢乐的童话国度,带给您无限憧憬。
【动感4D环幕影院】
耗资千万巨资精心打造,可容纳200人同时观影,采用180度柱面环幕立体影像,精心设计烟雾、细雨、光电、气泡、气味等真实布景,将调动你所有感知系统,让你快速融入电影情境之中,跟随电影情节穿越时间和空间,现场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宁乡至柏乐园:宁乡南站/东站(中巴车或公交车)——汽车西站(换乘乔口中巴车或918转W101)——柏乐园黄花机场至柏乐园:黄花机场(机场快线)——汽车西站(换乘乔口中巴/918转W101)——柏乐园高铁南站至柏乐园:高铁南站(地铁2号线或63路公交)——汽车西站(换乘乔口中巴或918转W101)——柏乐园长沙火车站至柏乐园:长沙火车站(地铁2号线或312路公交)——汽车西站(换乘乔口中巴或918转W101)——柏乐园汽车南站至柏乐园:汽车南站(17路公交)—汽车西站(乘坐乔口中巴或918转W101)—柏乐园汽车北站至柏乐园:汽车北站(11路公交)—橘子洲大桥东(换乘地铁2号线)—汽车西站(换乘乔口中巴或918转W101)—柏乐园

『柒』 杭州有哪些公园

海底世界

西溪湿地

杭州乐园

杭州动物园

杭州植物园

花港观鱼

农夫乐园

太子湾公园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太子湾

江洋畈生态公园

杭州花圃

东方文化园

巴比松米勒庄园

极地海洋公园

杭州少儿公园
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

半山公园

八卦田遗址公园

东吴文化公园

城东公园

小白菜文化园

灵峰探梅

神博乐园
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

杭州中山公园

瑶琳国家森林公园

杭州休博园

杭州萧山少儿公园

九咆界

苏东坡纪念馆

翠峰庄园
阳力休闲庄园

长桥公园

龙井山园

雷威乐园

红灯笼乡村家园

仁寿山公园

龚老汉休闲观光

江寺公园
海皇星生态园

竹素园

人和庄园

古楠木森林公园

石塘公园

杭州呼噜幼幼玩具乐园

学士公园

娃哈哈集团下沙工业园
金衙庄公园

女儿村民俗文化园

小百花公园

墅园

鹤山公园

同家乡村乐园

杭州烂苹果乐园

杭州海皇星生态乐园
杭州香韵佳香草文化园

『捌』 田野我的乐园作文300字

田野,我的乐园
这是我的乐园,美丽的田野是他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是他让我的童年趣味横生,是他留给了我一个永恒的美好回忆想念你啊,美丽的田野!我留恋那儿的山山水水,留恋那儿热情的村民,留恋那儿的小伙伴.更让我留恋的,是那片田野----我的乐园.
田野不大,给人的感觉却十分宽敞.田野周围,被花木包围着,一条清澈的小溪依着田野缓缓流过.
春天,百花怒放,杨柳抽芽.田野里,一簇簇,一丛丛的花儿,白的,黄的,蓝的,紫的……数不尽,道不完.小草儿调皮地探出脑袋,好奇地瞅着这个世界.河水哗哗地唱歌;哗啦啦,哗啦啦……杨柳晃动长长的枝条,伸进河水里,向河水问好.桃花儿把小和当镜子,欣赏着自己的面容.小鸟在枝头吱吱喳喳地叫着,唱着春之歌迎接春姑娘.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放,约几个小伙伴到田野里去打滚,踢球,玩得好不开心.
时间过得那么快,一晃眼,夏天到了.知了在枝头叫着:热,热!这时,田野就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房.人们都到这儿来游泳.小鱼小虾们也来凑热闹,不时地从脚底穿过,怪痒痒的.晚上,约几个小伙伴出来,把脚禁浸在凉丝丝的河水里,讲故事,说笑话,累了,就依傍着柳树睡着了.梦里,天上的星星正对着我们笑呢.
秋天是我最喜爱的季节,也是田野里最美丽的季节.秋天里,站在田野上眺望远方,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上,稻穗在向农民伯伯招手,还不时飘来一阵阵稻香.田野
边的也苹果树成熟了,红彤彤的,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枫树顶着一头火红的头发,显得格外耀眼.野雏菊开满整个田野,站在那儿,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海洋.那一片片鲜明灿烂的蓝,仿佛与天空争宠.躺下,让淡淡的花朵淹没我,那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心旷神怡.
冬天,洁白的雪花如鹅毛,似芦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整个世界仿佛穿上了雪白的衣裳.此时的田野,银装素裹,十分美丽.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来着里堆雪人,打雪仗,热闹非凡.
这就是我的乐园,美丽的田野.是他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是他让我的童年趣味横生,是他留给了我一个永恒的美好回忆.想念你啊,美丽的田野!

『玖』 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品及文学贡献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罗写的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讲述一个小姑娘追赶一只白兔而由兔洞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怪诞的世界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续集是《爱丽丝镜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年,罗尔德·达尔著)曾多次改编成电影。讲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机会,去参观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成功后,作者又为其创作了续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达尔的其他著名童话还包括《詹姆斯与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玛蒂尔达》.
1886年由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写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历险记》。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写的《柳林风声》。
1908年由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尔金写的《哈比人历险记》。
1943年由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
1888年由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写的《国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写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叶圣陶写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麦克·安迪写的《说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乔安·凯瑟琳·罗琳写的《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2007年有艾伦·凯特写的《猫武士》系列。
[编辑]世上著名的儿童文学系列故事
马克·吐温——汤姆历险记、顽童流浪记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乔安·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1997年开始创作,在2007年完结,一共七集。
鲁益师,又译做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又译做那里亚故事集)
马丁·埃柏兹
莱曼·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路易莎·奥尔科特——小妇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郑渊洁——舒克与贝塔历险记 ,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等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巴里——彼得潘
桑贝/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
亚诺士——小老虎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与海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在中国灿烂的文学星河里,儿童文学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萌芽于晚清的“儿童文学活动”,自觉于20世纪初叶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而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古代“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现代“自觉的文学时代”所不可或缺的转型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像严复、黄遵宪、梁启超、周树人、周作人、陈独秀、胡适等,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当时中国文化启蒙的利器,在进化论的视野里发现了代表民族未来与人类希望的“幼小者”——儿童,接受了“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鲁迅语)的“幼者本位”思想,反叛的矛头直指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的旧道德——“父为子纲”的“长者本位”思想,从儿童观上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做了特别重要的思想准备。这一“幼者本位”的进化论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文学”精神相整合,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
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其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给国人敲响了不自强就要亡国灭种的警钟;但同时也给人们以希望,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在当时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影响,所谓“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风为之一变”。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连载《卢梭学案》,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民约论》详细介绍过来,告诉国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即是父子间也无权予以剥夺,所谓“彼儿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权,而此权,当躬自左右之,非为人父者所能强夺也”。1903年,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也被翻译过来,在这部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里,第一次出现了值得用大字来书写的话:“要尊重儿童!”并且宣称:“儿童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成人”,“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与成人很不相同”。上述新论的传播,昭示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种新动向,即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儿童的发现”的开始。
虽然在进化论与民权论那里已经看到了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儿童,但中国“儿童的发现”却还要经历大约此后20年的准备期,比西方大约迟了一个世纪,却又与一位西方的大教育家息息相关。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三天来华讲学,宣传他的“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五四时期中国凡对儿童及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几乎全接受了杜威的观点,为中国儿童文学奠基的几位巨人——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等,也无一例外。先进的儿童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发现”相整合,就萌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儿童文学。所以说,1919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摇篮。正如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叶圣陶所说的:“我们最当注意的还要数到儿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也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一个,里面却分作男女及小孩三种;他们各是人种之一,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小孩是小孩,他们身心上仍各有差别,不能强为统一。”所以,鲁迅呼吁:“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儿童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大英网络全书·儿童文学》写道:“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于他们的文学便应运而生。”因此,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的儿童文学才开始发展起来,不仅在理论上有周作人《儿童的文学》来倡导,在读物上,“也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魏寿镛、周侯予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儿童文学成为当时的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的新生事物——“教师教,教儿童文学;儿童读,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讲演儿童文学,编辑儿童文学,这种蓬蓬勃勃、勇敢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惊可喜”。所以,茅盾后来回忆说:“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综上所述,人们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里发现了作为“自然人”的儿童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继而在近代资产阶级民权论那里发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进而在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传播中接受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观,与此同时,又在摧枯拉朽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发现了作为“精神人”的儿童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文学世界。四重视野的融合说明,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实在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必然。 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即是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就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有差距。进入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提醒人们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儿童文学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一般认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四个“黄金时代”:一是20世纪初叶的五四儿童文学运动,叶圣陶成为了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和先驱。集中展现在1920年到1925年;二是50年代的新中国儿童文学实践,集中展现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三是80年代初期的新时期儿童文学复兴,集中展现在1978年到1985年;四是90年代中期以后,集中展现在1996年江泽民同志发出抓好“儿童文学”等“三大件”至今。这四个时期都是我国政治形势明朗,国家比较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1949年以后,儿童文学的每一步发展,不论是前进、徘徊不前,还是暂时的反复,都与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与文艺政策及儿童文学政策密切相关。儿童文学的发展特别需要文学以外的力的推动,这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发展不甚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提倡从来就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事儿童文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儿童教育者,在对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上,也都不约而同地归属于师范教育。可以说,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根,是流淌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躯体里的血脉,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基础。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了的,至少是与今天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阶段。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应该有它的阶段,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一个渐次的发展过程。有的阶段与过程是不能跳过的,就像有人想彻底否定中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那样,在一个4亿儿童的大国,其中还有3/4的儿童在农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连温饱与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都不能得到完全保证的时候,以娱乐来排斥教育的做法,也许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危险行为。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儿童心灵逍遥的乐园,但儿童文学不应该仅仅成为有闲有钱阶层的儿童的消遣品,更不应该成为作者、出版者追逐名利的一种快捷的致富工具。可以主张儿童文学有多种属性,但不能借此否定儿童文学的教育属性,当然,这里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广泛意义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古就是儿童大国,也自然是儿童教育大国,但却还不是儿童文学大国,究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儿童文学在儿童健全成长过程中的文学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最广泛地认同与重视,社会儿童文学观还相对落后;二是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过于狭隘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至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但两者在本质上都没有给儿童文学一个应该有的独立的文学地位。儿童观与文学观共同决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特殊命运。三、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现代特征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关于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发展儿童文学批评的学术环境还不尽于人意。四是独立发展儿童文学的条件还不成熟。儿童文学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家尚处于一个不很稳定的发展时期。有人用“三多一少”来形容当前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现状: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经得起读者与时间检验的精品少之又少。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当下阅读的作品很多,具有长久魅力的作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日渐减少,这与近4亿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很不相称,而就在这十分有限的作家作品中,又有多少是面向近3亿的农村孩子呢?能够走向世界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仍在发生分化,儿童文学的读者也在不断流失,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对儿童读者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加之经济环境与加入WTO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原创作品出版艰难,文学新人步履维艰,而外国奇幻作品却大行其道。也许,这些正说明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还远远不够充分,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需要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人们继续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儿童文学的热心人与殉道者为之奔走呼号与默默奉献。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的荆棘路”(安徒生语),每一位儿童文学家就是照亮这条荆棘小道上的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橘灯”,但许多盏小橘灯在一起,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家与时代一同前进,与祖国风雨同舟,与人民同甘共苦,与儿童休戚与共,写下了不朽的辉煌篇章,为儿童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入新的世纪,儿童文学工作者倍感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必须克服困难,加倍努力,与时俱进,把自己的今天奉献给人类最光明、最灿烂的朝阳事业——神圣的儿童文学!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分属两个时代六个发展阶段,即以1949年为界,前后分别属于现代与当代两个有着不同性质的儿童文学时代,以及以晚清儿童文学活动、五四儿童文学运动、20年代至40年代的战争儿童文学、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儿童文学运动、60年代至70年代的儿童文学荒芜期、80年代以来至今的新时期儿童文学等为特征的六个文学发展阶段。
一、晚清儿童文学活动——萌芽期
从1875年《小孩月报》创刊到1915年《新青年》创刊,大约20年的时间。在儿童诗歌方面,有梁启超、黄遵宪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学堂乐歌。儿童小说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等人的提倡,以及林琴南、包笑天等人的译述。童话方面,有孙毓修的编述和周作人的研究。理论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周作人、周树人等的拓荒与大力提倡。一批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纷纷创刊,如下:
《小孩月报》(1875)
《蒙学报》(1897)
《寓言报》(1901)
《童子世界》(1903)
《少年报》(1907)
《蒙学画报》(1908)
《少年丛刊》(1908)
《儿童教育画》(1909)
《童话丛刊》(1909)
《少年杂志》(1911)
《中华童子界》(1914)
《儿童画报》(1914)等
二、五四儿童文学运动——自觉期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3年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出版,大约10年的时间。主要文学现象有:鲁迅、周作人、胡适、赵景深、郭沫若等对儿童文学的倡导。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学研究会”成员发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儿童文学运动”。创建的重要报刊或儿童文学园地如下:
《儿童世界》(1921)
《小说月报·儿童文学》(1921)
《小朋友》(1922)
《儿童文学》(1923)
《晨报副刊·儿童世界》(1923)
重要作品如下:
叶圣陶《稻草人》(童话)
冰心《寄小读者》(散文)
《葡萄仙子》(歌舞剧)
理论著作如下: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1920)、《关于儿童的书》(1923)
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1921)
严既澄:《儿童文学泛论》(1920)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1922)
魏寿镛、周侯予:《儿童文学概论》(1924)
凌冰:《儿童学概论》(1924)等
三、战争儿童文学——发展一期
从1923年《先驱》发表《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开始至1948年《小英雄雨来》出版,大约25的时间。主要作家有:叶圣陶、张天翼、陈伯吹、贺宜、仇重、苏苏、金近、郭沫若、沈从文、巴金、老舍、冰心、丰子恺、蒲风、郭风、陶行知、严文井、高士其、董纯才、茅盾、管桦、华山、张乐平、黄谷柳等。
重要作品如下:
《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儿童亲卫队》(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
《阿丽思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菌儿自传》(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小鬼》(1939)
《南南和胡子伯伯》(1941)
《木偶戏》(1945)
《鸡毛信》(1945)
《红鬼脸壳》(1946)
《三毛流浪记》(1947)
《虾球传》(1947)
《凤蝶外传》(1948)
《小英雄雨来》(1948)
主要理论著作如下:
褚东效:《中国儿歌的研究》(1927)
茅盾:《关于“儿童文学”》(1935)
郑振铎:《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1936)
许幸之:《论抗战中的儿童戏剧》(1938)
陈伯吹:《儿童文学的编著与供应》(1947)
赵景深:《童话评论》(1924)、《童话论集》(1927)
张圣瑜:《儿童文学研究》(1928)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1932)
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儿童读物的研究》(1933),
仇重、金近、贺宜:《儿童读物研究》(1948)等
四、新儿童文学运动——发展二期
从1949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196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停止出书,大约17年的时间。又称文革前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张天翼、高士其、秦兆阳、严文井、袁鹰、陈伯吹、贺宜、葛翠琳、金近、黄庆云、任大霖、徐光耀、刘饶民、柯岩、任溶溶、孙幼军、包蕾、洪汛涛、刘厚明、童恩正、鲁克等。
重要作品如下:
《小燕子万里飞行记》(1950)
《我们的土壤妈妈》(1951)
《揭穿小人国的秘密》(1951)
《罗文应的故事》(1952)
《我和小荣》(1953)
《海滨的孩子》(1954)
《金色的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兵”的故事》(1956)
《神笔马良》(1956)
《宝葫芦的秘密》(1957)
《“下次开船”港》(1957)
《猪八戒吃西瓜》(1958)
《童年时代的朋友》(1958)
《小溪流的歌》(1959)
《小橘灯》(1960)
《小蝌蚪找妈妈》(1960)
《小布头奇遇记》(1961)
《小雁齐飞》(1962)
《小兵张嘎》(196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1957)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讲话》(1959)
贺宜:《散论儿童文学》(1960)
茅盾:《60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1961)
《1921—1937儿童文学选集》、《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1961年)等
五、儿童文学荒芜期——发展三期
从上海、北京两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停业开始到1977年《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分别在北京、上海复刊,大约10年的时间,即“文革”十年。重要作家有李心田、浩然、徐瑛、杨啸、高士其等。
重要作品如下:
《闪闪的红星》(1972)
《幼苗集》、《向阳院的故事》、《红雨》、《生命进行曲》(均为1973)等
重要文论如下:
林尽染:《紧紧掌握时代的脉搏》(1973)
姚青新:《精心的再创作,可喜的新收获》(1974)
谢佐、殿烈:《歌颂小英雄,表现大主题》(1975)等
六、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四期
从1977年一批儿童文学类刊物纷纷复刊至今,大约25年的时间。重要作家有:黄庆云、葛翠琳、任溶溶、郑文光、叶永烈、孙幼军、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刘先平、圣野、任溶溶、尹世霖、张秋生、薛贤荣、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吴然、陈丹燕、黄蓓佳、金曾豪、常新港、谷应、周锐、班马、董宏猷、彭懿、郑渊洁、孙云晓、郑春华、谢华、汤素兰、杨红樱、杨鹏、张品成、彭学军、杨老黑、郁秀。
重要作品如下:
《小白杨要接班》(1977)
《神奇的窗子》(1978)
《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
《飞向人马座》(1979)
《林中的鸟声》(1979)
《小灵通漫游未来》(1979)
《云海探奇》(1980)
《三个和尚》(1981)
《小狗的小房子》(1981)
《宋庆龄和孩子们》(1982)
《黑猫警长》(1982)
《骆驼寻宝记》(1982)
《神翼》(1984)
《第七条猎狗》(1985)
《千鸟谷追踪》(1985)
《中国少女》(1985)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1989)
《第三军团》(1991)
《青春口哨》(1993)
《女生贾梅》(1993)
《花季·雨季》(1996)
《草房子》(1997)
《鸽子树的传说》(1998)
《女儿的故事》(1999)
《我要做好孩子》(2000)
《非法智慧》(2001)
《男生日记》(2002)
《女生日记》(2002)
冰波:《阿笨猫全传》(2002)
汤素兰:《阁楼精灵》(200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1979)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1982)
《儿童文学概论》(五院校合编,1982年)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1982)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1982)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1986)
蒋风(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986)、《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世界儿童文学事典》(1992)
洪汛涛:《童话学》(1986)
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1987)、《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02—1949)》(选编,198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49—1994)》(评选,1996)、《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2000)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1990)
陈子君(主编):《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
《儿童文学辞典》(四川少儿版,1991)
薛贤荣:《寓言学概论》(1991)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1992)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1992)
张之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1993)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993)
孙建江:《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1995)
张美妮、巢扬(主编):《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1996)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1997)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1997)
蒋风、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1998)
彭懿:《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1998)
韩进:《中国儿童文学源流》(1999)
樊发稼:《追求儿童文学的永恒》(2000)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00)
梅子涵等:《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2001)
哈斯巴拉等:《蒙古族儿童文学概论》(2002)
束沛德:《守望与期待——束沛德儿童文学论集》(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