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佛教圣地,九华山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到九华山可以拜地藏、看真身菩萨、观奇峰峻岭,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年都有好多人为了不同的事情来祈祷,而且九华山景区管理很规范,给了游客最好的游玩体验。

九华山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看真身菩萨,而且这些菩萨是隐藏在不同地方的,需要游客自己去探索,这需要一些体力和智商,也很大地调动了游客们的积极性,寻找肉身的过程就好像玩游戏中的找宝藏一样,充满乐趣

九华山其实和黄山的风格相似,你可以在花台观赏美景,然后再去天台跪拜佛像。游客们可以从花台的索道上慢慢走到天台,沿途欣赏九华山最美丽的景色。从火车站到九华山游客中心有免费的大巴车,各个大大小小的寺庙里的香都是免费的,斋饭好吃。风景区里面可以住宿停车,交通方便,总的来说,管理非常好。

2. 九华山旅游攻略

【九华山概况及展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原名九子山。诗仙李白赞其九峰秀如莲花,有“灵山开九华”之吟,故得名“九华”。她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有“莲花佛国”的美誉。
九华山位于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 。距合肥174公里,距池州40公里,距南京240公里。九华山本地没有机场,最近的机场是安庆大龙山机场,也可经屯溪、芜湖机场转车到达。铁路可以从铜陵、安庆、黄山(屯溪)、南京等地转乘汽车直上九华山。
九华山风景最著名者,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

【当地最佳旅游时间】:
九华山旅游,四季皆可,但以每年春、秋两季为最佳。
九华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比山下短。九华山春来迟,秋偏早,夏短冬长。海拔越高,这种四季变化的规律就越明显。九华山冬季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0℃左右,冰冻时间长。

【饮食】:
九华山是佛教名山,在历史上,僧尼格于戒律,禁食荤腥,只能吃斋。
九华山的素食主要取材于本山出产的黄精、百合、石耳、木耳、竹笋、黄花菜等蔬菜,是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配以豆腐、面筋、素油,炒、煨、炖、烤而成。菜肴香、脆、鲜、嫩,因为不着酱料香辛,别有一番清新、澹然的意境,而且营养丰富,久食不腻。虽然是素菜,但多起一些荤菜名,如素鸡、素鸭、素香肠、素海参等,颇有些从俗的意思。

【购物】:
早在明代,九华山就有“珍品毕致,肴食甲于官府。特别是当地产的土特产篇和佛教用品最受欢迎。此外,九华山土特产还有金地茶、石耳(石皮)、竹笋、笋尖等,工艺品有竹编工艺品、瓷玉铜器等,也很受游人欢迎。
至于佛物,对游客来说,也是来此佛国很好的纪念品。佛物有香袋、佛碗、佛珠、木鱼、经书、佛教音乐带(《五会念佛》、《地藏王》、《观世音》、《释迦牟尼》、《佛缘》)等。
场所推荐:在祗园城市商场、芙蓉庄商场、供销社、土特产经营部、地方产品供销经理部、工艺美术旅游服务部、法物流通处等商店以及遍布游览线路的摊点,均能买到称心如意的、集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地方土特产品、纪念品和其他商品,而太白书堂的名人书画口碑不错。

【交通】:
航空
乘飞机可至南京、合肥、黄山(屯溪)、安庆、芜湖机场,然后乘汽车直达九华山。
上海-合肥:每周二、四、五、七,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班,一般是早上7:15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出发,8:15到合肥骆岗机场,飞行时间一个小时。而14:20、18:05、19:20、21:05的上海-合肥的的航班则每天都有。
上海-黄山: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的航班。早上7:15的航班每周二、四、五、七有。而晚上14:35、21:55左右从上海浦东出发,15:35、22:55左右到黄山,飞行时间1个小时,每天都有。
铁路
乘火车至铜陵、安庆、黄山(屯溪)、南京,然后转乘汽车直上九华山。

【住宿】:
九华山旅游服务业比较发达,住宿条件舒适、齐备,高级宾馆、饭店、普通客栈或招待所,达100多家,有高、中、低档次的床位近万张,食宿之所遍布全山,尤以九华街区为主。
九华街区
该区域酒店设施齐全,有温润、阴凉的小区气候,游客、香客可自由选择,价格在238-560不等,随到随住,十分方便。街区仅涉外饭店就有东崖宾馆、聚龙大酒店、上客堂宾馆等数家。还有国营、集体旅社20余家,个体旅社70余家。此外,各大寺庙均设有接待香客的客房,荤、素餐兼供,也是不错的选择。

【娱乐】:
九华佛国的娱乐自然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除了为了适应一般游客的娱乐项目,还有独具佛教色彩的各种佛事活动可供观瞻,而九华山麓一带历史悠久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是一乐。
综合性文化场馆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游艺室、录相厅等,均向游人开放,还有电影、电视录像供选择,有舞厅供消遣。而一些大型旅馆也都有卡拉OK舞厅,对外营业。
逢庙会及四时八节,管理处,佛协会,民间团体将举办各种传统娱乐活动,有的年份还邀请目莲戏或戏剧团来九华山演出。

3. 九华山与佛教的渊源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方圆120 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北纬30°。九华山春来迟,秋偏早,夏短冬长,有着典型的高山气候特点。3月至11月是游览九华山最好的季节。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群山众壑,以峰为主,怪石古洞,错落其间,溪流飞瀑,交织其中,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 唐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 妙有分二气 , 灵山开九华 ”,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 昔在九江 上 , 遥望九华峰 , 天河挂绿水 , 秀出九芙蓉 。 我欲一挥手 , 谁人可相从 ? 君为东道主 , 于此卧云松 。” 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 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赞曰:“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4. 九华山历史价值特色

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促成安徽地城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众所周知,九华山是闻名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据《九华山志》等文献记载,佛教大约于公元5世纪初传人九华山。401年,一位来自天竺的名叫杯渡的僧人来到九华山创建毛庵,传经布道。100年后,503年,一位名叫伏虎的僧人来到九华山,创建伏虎庵作为道场。但在隋朝以前,九华山因地处偏僻,僧人极少,佛教没有在此产生影响。直到唐代中期地藏道场形成以后,九华山的香火才真正兴盛起来。
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形成与新罗王子金乔觉九华证道直接有关。中国佛教史上所说的“地藏王菩萨”有两个,一个是“释地藏”,一个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经上描述的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信仰偶像;后者却是实有其人,他就是朝鲜三国时期的新罗王子金乔觉。朝鲜三国时期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上层统治者信佛尤为普遍。金乔觉从小就信仰佛教,并进而出家。唐朝开元末年,他来到中国,经四处寻访后,在九华山居住下来。九华山上有一块面阳平坦之地,顶上有一个山洞,金乔觉上山以后,就以此山洞为禅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行生涯,整整修行了75个年头。794年,他以99岁高龄坐化于此山。金乔觉圆寂后,被弟子们尊奉为“地藏菩萨”。其后,中国佛教所说的九华山地藏菩萨,指的就是金乔觉。他之所以被尊奉为地藏菩萨,有几个原因:其一,金乔觉的长相与佛经上对地藏菩萨法相的描述十分相象。其二,金乔觉的修行方式与地藏菩萨的内在特征也相符合。《地藏菩萨十地经文》说,地藏菩萨的特征是“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地藏”。而金乔觉所修行的“铁板注脚”之功正具有“安忍不动”、“静虑深密”之特征。其三,金乔觉与地藏菩萨一样,都富有牺牲精神。其四,金乔觉逝世后,弟子们依照佛门规定,将他安坐于一口大缸之中,葬于神光岭上。三年后开启准备安葬时,发现乔觉大师肉身不坏,容貌栩栩如生,摇动他的骨节就像摇动金锁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而这些迹象正好应验了佛经上所说的“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之语。由于上述原因,所以金乔觉的弟子们认为,他就是地藏菩萨转世,于是便尊奉他为“地藏菩萨”,所以金乔觉又被称为“金地藏”,九华山因此而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九华山地藏道场虽形成于唐中期,但其时并未马上形成一个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因为地藏道场开辟不久,就赶上了会昌法难,唐武宗于会昌年间下诏灭佛,一大批寺庙和佛像被毁,僧尼被迫还俗,九华山佛教随即进入低落期。两宋时期,九华山佛教有所发展。宋太祖赵匡胤一反前朝的排佛政策,开始振兴佛教。在这个有利的条件下,九华山佛教得到了发展,寺庵从五代时的20余座增加到40余座,翻了一番。其中,有好几座寺庙已具丛林规模,化城寺地藏道场和肉身宝殿成了佛教徒和香客顶礼膜拜之地,天台寺的佛钟已成为信徒们礼赞的圣物。南宋著名禅僧宗果写有《游天台》一诗,诗中日“踏遍天台不作声,钟声一杵万山鸣”,便道出了当时的情景。宗杲是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传人,他曾来九华山传播临济禅法,圆寂后被尊为“定光佛”。但两宋时期,九华山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因为元代建立后,统治者崇奉喇嘛教,对汉地佛教控制十分严厉。尤其是元朝末年,南方各地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江南一带形成了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为首的三股农民起义军。他们为了扩大各自的地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九华山所在的池州全境成为主战场之一。战争不仅使九华山佛教遭到了严重破坏,也阻断了香客前来九华山进香朝拜的道路,僧人因此而失去了经济来源,九华山佛教再次进入低谷。
九华山佛教传播中心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九华山佛教的“黄金时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7岁时曾在家乡的皇觉寺出家当过和尚,这位佛门出来的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就在应天府(今南京)召集高僧大会,为各大寺庙选派住持,举办法会,为国祈福。对于自己苦战十余载的池州和九华山,朱元璋更是怀有深厚感情,称之为“兴王之地”,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使池州得以休养生息,九华山佛教更是受到了朝廷多方扶持。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赐金修缮化城寺。其后,明朝历代皇帝均奉行敬佛、护佛、兴佛的政策,九华山佛教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还给在九华山活了100多岁的无暇和尚赠款建万年寺(即百岁宫),赐封他为“应身菩萨”。再加上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两次云游九华,留下歌咏九华山的诗歌50余首,他还学习金地藏东崖打坐,后人称此为“东崖晏坐”,被列为古“九华十景”之一,更使九华山名声大震,佛门亦将“太白联吟”和“阳明打坐”视为九华之荣。王阳明逝世后,他的弟子及青阳县令在化城寺西建堂纪念,世称“阳明书院”,又称“阳明祠”,其正堂书匾额“勉志”,后堂建“仰止亭”。总之,整个明代,九华山的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香火十分兴旺,号称“东南第一山”。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九华山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名扬天下。清朝对佛教几乎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策。清朝帝王虽然推崇喇嘛教,但对汉地佛教也十分敬重。顺治皇帝常说:“吾本西方一佛子,为何落在帝王家?”足见其信佛之深。康熙在位期间,为全国寺院题书匾额和楹联达千余幅,曾三次派朝廷官员到九华山朝山进香,赐予重金。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回鸾驻江宁府时,又赐御书“九华圣境”四个大字。

5. 九华山旅游攻略的地理环境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
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九华山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生态环境佳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1460多种植物和216种珍稀野生动物。基于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九华山季节分明,四时之景不同。春天,满山吐芳,百鸟和鸣;夏天,佳木繁阴,谷风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别富情趣;冬天,琼楼玉宇,超然空灵。四时美景不同,让人叹为观止。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 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2010年12月26日晚九华山隆重举行99米地藏王菩萨大铜像面壁板启运回山。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其中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

6. 自己熟悉的佛教宗教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景点,介绍其特色与价值

佛教与旅游相结合的景点一般都是名山大川,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位回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道场答,称为“清凉佛国”;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市,普贤菩萨道场,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普陀山,位于浙江普陀县,观音菩萨道场,称为“海天佛国”;九华山,位于安徽青阳县,地藏菩萨道场,称为“仙城佛国“。其它名山,大多是以佛教与道教共存的形式存在。例:南岳衡山,道教称”第三小洞天“,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但山下的南岳大庙是佛、道、儒家文化并存,山上的祝圣寺、南台寺皆为佛教寺院。目前在传入中国经过后面发展,目前为:1、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2、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3、西茂地区佛教(藏传佛教)。

7. 如何就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而进行旅游开发

1 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黄的朝舰旅游者
在全世界有着数里可观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对于佛教信徒来说,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它足以吸引这些信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和虔诚而不远万里来瞻仰朝拜, 从而形成庞大的朝舰人流。如号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儿乎每天都吸引着人批香客; 各佛教宗派祖庭朝圣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西藏,来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饰的人们, 不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路途的艰险, 以三步磕一个等身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漫长的朝佛路, 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拉萨以便实现毕生的宿愿。透过朝佛者纯洁、坚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断的朝佛队伍, 每一个旅游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释迪佛的无比感召力, 这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着的朝圣人流,也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观。[1]
1.2 佛教的价值现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些人在繁荣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冲击包围中, 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紧张、情感空虚。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目标和理想, 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无所寄托。佛教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诊释, 对现实世界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个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来世” 和“佛国” , 这使得他们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时, 都从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利, 对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发。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们的心境在繁杂的世界里, 处于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的状态。旅游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不免会得到一些启发, 即在生活和工作时, 既要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执着中要保持一份超脱,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对待功名利禄的问题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顺其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脱,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意思。
1.3 佛教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审美体验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口, 。绝大多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都具有震摄人心的美感。例如众多的佛教名山, 无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径通禅房” , 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 令人心旷神怡: 寺庙建筑布局的和谐美, 装饰的堂皇美, 雕塑或绘画的精致美, 使其成为这种“凝固的艺术” 殿堂中的精品; 而极为丰富的佛教音乐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韵律, 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更有那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佛教环境氛围, 漾溢着其它文化样式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感‘”。
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存己无宗教活动, 完全成为艺术的殿堂, 或者是怀古的场所。敦煌莫高窟是闻名天下的佛教艺术殿堂, 中外游客不远万里, 聚集鸣沙山下, 或默默不语,或指点赞叹, 留恋忘返, 中国在这里与世界达成了心灵的沟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种残缺美, 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每当晚霞映衬出塔身那独特的身影, “ 荣辱皆忘” 一语便不难理解。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常常令来自欧美的游客驻步细观, 不忍离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求知、求异的需求
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心理性内在驱力—好奇、探索、求知, 这种驱力并不以生理上的需要为基础, 也不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纯粹是一种先天的内在驱力。它是人类心灵正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也是旅游的一个根本性动因囚。对于佛教来说, 其多彩的历史、精深的思想, 并由此派生出数量巨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奥的经典、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典故、发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许多学富五车的名人志士, 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 这一切都赋与佛教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接触它时, 无不为佛教文化这个神奇世界中所蕴藏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所倾倒。许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学睿智的大师, 与他们直接交往, 会获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知识。此外, 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区观光游览, 可以领略充满浓厚佛教氛围的民族风情, 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

8. 佛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佛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大了,很多佛教寺庙、山脉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你要写论文么 ?找本《旅游文化》做参考。

9.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什么部门定的

第一个不是部门定的,是在佛教中的地位,历史形成的惯称,第二个是国家旅游部门,第三个是文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