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有必要带孩子出门旅游吗,应该去哪些地方

带孩子出门旅行是有必要的,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旅行,就是最好的教材。。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带着孩子出门去旅行,即使看到了美景,孩子也是什么都记不住,还要多花一份钱,与其这样不如待在家里,安全还省钱。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待改进的,亲子旅行是一种爱的旅行,它不是闺蜜朋友旅行,不是二人世界似的旅行,在亲子游给我们家庭带来的好处可多着呢!

据了解,这位妈妈一直在在线美术教育机构美术宝1对1教学,她是一位优秀的儿童美术指导老师,她觉得画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所以从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培养他们随意涂鸦。现在,孩子已经能把旅行中见过的美景画下来了。

让孩子们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在玩中吸取知识,感知世界,受益匪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中尽情享受,相信这也是孩子最需要的!家长们要多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但是带着孩子一起旅行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要教会孩子学会记录!

❷ 父母带孩子去旅游观光和了解人文,哪个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

我认为教育孩子必须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可以尽量的选取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旅游景点。这样在孩子参观的时候适当的给他进行讲解,让他提起对历史的兴趣,这样即便我们不去刻意的回答,他也会反过来询问我们正确的答案。

之后我才会在闲暇之余带他去想要玩的地方,我会适当的考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说这些旅游景点的来历,距今已有多少年了,这些他全部都能答得上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样这一趟的旅行才是不虚此行,又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学到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就是所谓的两全其美。

❸ 父母想带孩子出去旅游,都需要准备什么

疫情结束之时也是春暖花开之时,因为疫情的发生,在此期间很多小孩都已经快闷得不行了,让我们感到开心的是,疫情的结束也是春天的到来。

这时有很多妈妈就会带着自己的宝宝出去散散心,再带宝宝出门时就会需要考虑到宝宝要用到的东西,就会让妈妈觉得头大,有时还因为一时的兴奋忽略了宝宝重要的东西。

因此,就给妈妈们列份清单,妈妈们收好了

1、衣服要备齐

因为出游的时候我们也拿不准气候的变化,一会凉一会热,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准备好孩子保暖的衣服。

宝宝很牛,会经常跑来跑去,衣服也会容易脏,所以妈妈们在准备衣服的时候尽量带耐脏的外套,如果想要给宝宝拍美美照,可以给宝宝提前搭配好衣服。

❹ 父母带孩子去旅行真的有必要么

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

为人父母,如果不能意识到应该让孩子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而是把孩子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是不够称职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天让孩子看探索频道虽然不坏,但是也不如带着他去趟非洲,当然我现在还比较穷,有钱的话我是一定要带他去的。我们的很多父辈的可悲之处在于,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人在封闭的环境里,就容易看不到希望,生命的活力也不断的消失,最终失去了竞争力,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我们看到一些在监狱里长期服刑的人员,一旦回归社会,能够生活得更好的,非常少见,因为他们与世界的联系被阻断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走过的每一步路,感受过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潜移默化的,让你成为现在这个你。

我一直这么相信。

关键是如何带孩子正确的旅行。上车就睡觉,停车就撒尿,下车就拍照,这不叫旅行,最多叫放风。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孩子两岁半,我第一次带他出门,当时家里长辈都是反对的,认为孩子太小,带着孩子自己也很累,可能玩不好,但是我很坚决的带他去了三亚的海边,看着他在海边跌跌撞撞的奔跑,抱着他在海水里游泳,我觉得付出的金钱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孩子三岁多,我第一次带他去北京动物园,整整一天他的眼睛都在发亮,千奇百怪的动物从书本上走到他的眼前,还带了他去看海豚表演,想让他亲手摸一摸海豚,可惜那天人太多,没排上号,但是看到海豚从水面上飞跃出来,他小手都拍红了。那次还有一个跟小猩猩照相的机会,结果我儿子吓尿了,被猩猩很鄙视的给拒绝了。孩子三岁半,第一次带他去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当时有一只马来熊就趴在我们的车窗上,我妻子都吓了一跳,但是我儿子一点儿都不害怕,还想伸手去摸他,不过太危险了,他只能隔着窗户和马来熊说话、挥手,我想这对培养他的好奇心和胆量,有很大的好处。孩子四岁多,我们带着他去了桂林,在漓江上面打水仗,两个船的人打得浑身都湿透了,大人小孩都很开心,一开始他吓哭了,但是后来他还是拿起水枪加入了战团,咬着牙皱着眉,顶着水柱还击的表情,让我相信他以后能够成长为一个战士。基本上条件允许的话,每年我都会带他去一个不同的地方,平时周末休假,有时间我也会带他去北京的博物馆、公园,或者周边的温泉,滑雪场。我的孩子今年七岁,不完全统计的话,我带他去过三次三亚,一次桂林,一次杭州,好多次北京。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滑雪,游泳,放风筝。他喜欢看关于宇宙、恐龙、昆虫的书籍,自己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原版,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者让我给他讲(这个有点儿难,目前没有坚持下来)。他能给同学讲自己看过的故事。能看英文带字幕的电影,上饭店能点一桌子菜(这个其实五岁就会了)自己收拾衣服,整理房间,泡方便面和做水果沙拉。这些东西其实我都没有刻意的教过他,能够学会,全凭他自己的好奇心。他知道世界很大很大。从今年开始,我打算启动全新的旅行方式。让他自己选择目的地,自己筹划资金的安排,自己确定旅行的路线、项目和交通方式。另外为了省钱,我打算暑假带他出行,不住宾馆,全程住帐篷和自己做饭。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我不介意他当一个全职的旅行家,我去不了的地方,希望将来他能替我去看一看。我觉得父母对孩子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带给他更大的世界,培养他生存的技能,并且鼓励他勇敢的去追求和探索。

带孩子适合去哪些地方?就是不需要人文底蕴,文化门槛低的地方。就连迪士尼乐园,也属于一个高文化门槛的地方,至少得等孩子多看看动画片,过去才能理解,才能表达自己的喜爱吧,所以至少也得四五岁才去吧。退一万步,不说旅游,国内不少家长带熊孩子去听交响乐的,您真觉得带学龄前的孩子听交响乐是对孩子的帮助,不是让孩子坐不住?美名其曰“提高孩子欣赏能力”,其实就是扰乱音乐会秩序。

我建议在孩子12岁之前,尽量多带孩子跋山涉水。小孩子精力足,爬山比大人还快,永远不用担心孩子太累跟不上什么的,就算太累了,让父亲背一段,或者哪怕半途而反,也没关系,生命在于运动,让孩子在平常宅家里,一有空就多带他出来玩,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多么美好的生活。

在欧美,一般周末,家里都会开车出去风光秀丽的地方露营,野餐之类的活动,这类活动是一定要带上家里所有不分年龄的孩子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而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地方,家长一般不会带12岁以下的孩子去,等到孩子有能力理解了,再带出去增加阅历。

小时候我去了很多中国东部自然风光美丽的地方,比如山东青岛的崂山,江苏溧阳的天目湖,安徽黄山的齐云山(黄山对于小孩子太危险),江西上饶的三清山等等。从这些旅游经历里,我形成了良好的方向感,使得我一直以来地理都学得特别好。但是在去三清山的时候我同时去了婺源,去齐云山的时候同时去了西递宏村,这些地方的美丽以我当时的文化阅历,是理解不了的,所以现在也没什么印象。如果我现在再去这些江南古镇,对其的理解会完全不一样,能看到很多小时候看不到的人文情怀。

你信不信,对于一个内陆长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海的愿望比什么都强烈;对于一个南方长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雪才是他/她的梦想。不要拿大人的审美绑架孩子。很多小孩子说想去北京看天安门,你以为是他们自己突然就想去的?是他们在课文上读到的才产生的憧憬,而看海,看雪这种憧憬,是自发产生的,对美丽自然风景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

原来,带孩子旅行,不是我们带他看世界,而是世界借由他的眼睛和心灵,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一起出发去看,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全。走出去,就知道,即使到了世界尽头,地理距离也可以衡量;但,在路上,才懂得,教育这件事,永无穷尽。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用焦虑地总想为孩子规划好跑道,总想拽着孩子一路抢跑,不妨试试陪伴他走一段路,无论是坦途还是歧路,学会放手,让他有独自上路的勇气和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态度,具体需要多有钱,多闲,大家自己衡量。

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去旅行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也有些孩子并不想去旅行,不能因为家长的原因忽视孩子的想法!

简单的参观游览,拿回来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

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里会有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不要以为孩子们都不记得哟,小时候的引导和影响,会写进一生的轨迹也说不定。

❺ 家长究竟要不要带着自己的孩子穷游

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品质大有提高,每年的假期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个人认为带着孩子旅游,特别是穷游,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为什么呢?

一、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打算去重庆旅游,旅游攻略都是女儿一个人完成,包括每天游玩项目,游玩路线,居住宾馆,一日三餐,交通工具的乘坐,我和老公只是全程参与,享受着女儿的细心安排,这种锻炼是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

四、增长孩子的见识。为了保证玩好,女儿提前就开始网络重庆,从历史上的重庆到现代的重庆,从重庆的名小吃到重庆的旅游景点,一一查找,一一了解,等正式去重庆玩时,女儿几乎成了重庆通,美食景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如数家珍。极大地拓展了女儿的知识面。

总之,如果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吧,一定会收获到更多更大的惊喜!

❻ 父母一星期带孩子旅游不安全的理由俱体

在许多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父母都不太想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旅游,原因最主要是来自安全和价值去考虑,这样到底好不好,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看看这篇分享。
文章分享:
“孩子从小就该去旅行。”这是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三川玲的观点,本文是她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在聊聊为什么带孩子旅行前,先说说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记不住。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
二、危险。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三、麻烦。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
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脚。
首先,第一个“去了白去”的说法,最为普遍。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需求出发。
我特别害怕父母的“有用论”。譬如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就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就是没用的……
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我有一位中学同学,家境良好,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我不想绝对地说,他的命运受锢于小时候没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
是的,这正是第二个困扰家长的原因,危险。旅行,就会有意外,有风险。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和缝针……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旅行,就是这么一门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后,对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在旅途之中,还不断查邮箱回邮件,开着电话会议发着微信,那的确会嫌孩子闹,嫌孩子烦。这正说明家庭旅行的问题在于大人,而非孩子。要改变的,正是家长的心态和做法。
三个不愿带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这里。下面,我们聊聊带孩子旅行的好处,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大概可以分成三堂课。
第一课,多元价值观课。
我知道,谈到旅行的好处,很多人会提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等。的确,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那就是孩子多元价值观的建立。
我觉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狭隘,对于一个国家,会造成闭关锁国;对于一个民族,会造成夜郎自大;对于一个人,则会造成自以为是。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呢,则是落后,则是狂妄,则是愚昧。
还记得鲁迅在为国人画像的《阿Q正传》里,是这样生动地描述狭隘的:“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我觉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国家的纷争、民族的仇恨,小到邻里的纠纷、婆媳的争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狭隘价值观有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鱼、切葱丝、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国富民安了。
那么,怎么让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呢?一是阅读,二就是旅行。读万卷书,不能死读,那是呆子;行万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贩夫。读书,要学会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两者结合,才会真正发生作用。
第二课,多样世界观课。
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天然就该如此的。
旅行,就是让我们知晓,离开我们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水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最关键的,则是那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广州做记者的时候,我曾经去往距离广州市仅仅一两百公里的粤北山区。让我无法想象的是,那里的孩子,竟然冬天都没有一双鞋子穿,还要每天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这,就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同样,在德国乡村的清晨,可以看到浓密的玫瑰拱廊下,一位白发老人,手捧一本厚厚的书在阅读;在尼泊尔,可以看到居住简陋、穿着朴素的人们,每天早上起来,带着满足的笑容,去拜神和祈祷;在日本,你可以根据列车到达的时间,来校正自己的手表;在法国,你也可能预约了一位司机,迟到一个小时,还温柔跟你说别着急;在泰国,孩子会认真地问你,人妖是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在巴黎,你会看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一边罢工的空姐……
这些,就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人们的真实生活。这些,所有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自对方的动作、对方的眼神、对方的内心的交流,都是无法在家里可以体会到的。
第三课,多重人生观课。
旅行,还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人生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生物,有数以亿计的形态,仅仅蚂蚁就有15000种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几十年里,也应该有着无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晓生命中这一秘密的最好途径。很多人,在旅行之中,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寻找到了自己心灵所属。
我喜欢彼得·梅尔从纽约到普罗旺斯的旅行,后来,他改变了人生轨迹,和妻子及两只爱犬隐居于此;我很喜欢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后来,他定居于那里的小村庄堤契诺,乡居一隅,却写出影响世界的文字;我也喜欢歌德在德国图林根林区旅行时,在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墙壁之上,涂就的传世名作——《漫游者之歌》。
有好,有坏,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费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丽和丑陋;就如同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可爱和不足。
我相信,很少人在壮美的雪山脚下,会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会有人,在开阔了眼界、壮大了胸怀之后,还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当一个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后,就不会变成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就不会只认为某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会只听命于一个声音,就不会只做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也就是说,他开始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当一个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自然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活,我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遇与内心的所思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就是旅行最伟大的意义。马尔代夫旅游更多可咨询“马代专家”。

❼ 父母带孩子旅游要注意什么

旅游旺季,很多家长都想带着孩子出去游玩。这就需要家长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了。
1、注意饮回水卫答生
必须饮用煮沸的水,或者根据旅途的长短以及考虑途中是否能得到清洁水的补充,带上一些瓶装饮用水。
2、饮食以清洁卫生为原则
即使在饥肠辘辘时也不要随便在路边摊购买食品,必须到有卫生保证的餐馆就餐;生吃瓜果一定要先洗净,然后去除外皮;进食前先洗净双手,必要时可以带上酒精棉球和湿纸巾,以便在无法用清洁水洗手时擦净双手。
3、不吃新奇的食物
在旅行途中常会见到一些陌生的食品,虽然这些新奇的食物很诱人,但最好不要让孩子轻易尝试,以免发生食物过敏。如果带小婴儿出门,母乳喂养又显出其优点了,只要妈妈在喂奶前注意洗净双手就可以了。而喂奶粉的宝宝则需要根据旅途的长短,预计使用奶瓶的数量,准备好清洁的奶瓶并妥善保存,每次使用后更换一个;冲泡婴儿奶粉时一定要用清洁并且最好是煮沸的水,必要时带上保温瓶。大些的孩子出门时也可以带上一些饼干、水果等零食,可以暂时充饥。但切忌在途中一路零食不断,影响正常进餐。

❽ 家庭教育:为什么要带孩子去旅行

旅行,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后,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在旅途之中,还不断查邮箱回邮件,开着电话会议发着微信,那的确会嫌孩子闹,嫌孩子烦。正说明家庭旅行的问题在于大人,而非孩子。要改变的,正是家长的心态和做法。

三个不愿带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这里。下面,我们聊聊带孩子旅行的好处,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大概可以分成三节课。

第一课,多元价值观课。

我知道,谈到旅行的好处,很多人会提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等。的确,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那就是孩子多元价值观的建立。

我觉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狭隘,对于一个国家,会造成闭关锁国;对于一个民族,会造成夜郎自大;对于一个人,则会造成自以为是。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呢,则是落后,则是狂妄,则是愚昧。

还记得鲁迅在为国人画像的《阿Q正传》里,是这样生动地描述狭隘的:“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我觉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国家的纷争,民族的仇恨,小到邻里的纠纷,婆媳的争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狭隘价值观有关。如果我们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鱼,切葱丝,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国富民安了。

那么,怎么让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呢?一是阅读,二就是旅行。读万卷书,不能死读,那是呆子;行万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贩夫。读书,要学会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两者结合,才会真正发生作用。

第二课,多样世界观课

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天然就该如此的。

❾ 父母带孩子去外面游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前两天我跟一个同事讨论出去玩的事情。同事先是怀念了一下当初单身和谈恋爱时候的快乐时光,然后就开始抱怨,说自从有了孩子就没有痛快的玩过了,因为出去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照看孩子,有时候一个景点下来,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就记得抱孩子、不让孩子乱跑了。但是话虽然这样说,他还是经常会带他女儿出去玩,他觉得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可以让孩子多长见识。

结果妈妈就急了,训斥孩子说:带你出来玩是让你学习知识的,不好好看怎么行!就想着看表演,一点上进心都没有!然后孩子就开始争辩。结果心情吵没了,知识也没学成,你说这样出来玩还有意义吗?

所以说,父母陪孩子出去玩,就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与探索旅行的意义,作为父母也要把旅行当作一种历练与修行,这样孩子和家长都能有所收获。而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者处于炫耀心里,那真的就没必要拉着孩子去折腾了。

❿ 为什么我要带孩子去旅行,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带孩子去旅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错了

1不要带儿童去旅行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你带到哪里去玩?你们住什么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你们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这一个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

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学的聚点,在办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你跟邻居家长碰面的寒暄里,聊得都是“放假你们去哪啊”,这一句话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有闲吗?你玩得起吗?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长见识”,还是比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2不要带儿童去旅行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城市化生活带来了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电子设备和大型游乐场泛滥,为弥补这一缺失,我们选择带孩子出行。

可是我们带孩子去香港、去韩国,去马尔代夫,去欧美,现在还推出了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从你家门口商场里的小游乐场,带到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带到另一个城市的动物园、海洋公园……

“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到现代却逐步演变成对“物质繁荣”的嘘唏感叹。

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大家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

为享乐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也许你会说,我带孩子去的都是户外,不是高级场所,那么下面一段是说给你听的。

3不要带儿童去旅行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

“在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是有些人所谓旅行的意义,这其中更多是想当然的“我认为”和“我以为”。

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管她到哪,她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玩,那么多名胜古迹她不在乎,不感兴趣,于是大人硬要她看,还硬要她看出点什么,实在可恨可笑。

一个孩子,也许乐意对着马路牙子发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国的马路牙子还是外国的,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探索过程。

孩子到底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你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为什么存在”的时候,你才对自己和别人要“怎么活着”感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甚至有人到了成年,不也是浑浑愕愕无明的活着。

为什么把那些,孩子十几岁要跟同龄人结伴而行的地方,在小时候就由你带着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你们曾经在各个景点照的照片,你觉得他还有兴趣再去一次吗?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的结果,不是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是的,儿童不要这样的旅行。这跟你让他去学钢琴,让他考好成绩有什么不同的高级之处吗?行万里路长见识,长了见识以后呢,为了孩子的竞争力更强,然后找个好工作,有一个你认为意义上的好生活,这与孩子的幸福有一毛钱关系吗?

当今的教育,就像这发疯的儿童旅行一样,以“为孩子好”的名义不及思索的用一件错事去弥补另一件错事。

没有欲望去探索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4不要带儿童去旅行旅行对孩子的意义取决旅行对父母的意义

我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至于他长大以后,是不是闭关狭隘,取决于你对旅行的兴趣和行动。我们带着孩子出去,全是围着孩子转,不停的告诉孩子看,你从中看到了吗?

这就跟兴趣班是一样的,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艺术情趣的孩子,孩子学的是父母,你先去行万里路,注意,不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才行万里路,而是因为你自己对旅行感兴趣。你能做到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装到笼子,带到野生动物园的经历,笼子外那些悠闲的动物,是如何看我们呢?其实,很多旅行无处不在牢笼之中,我们经常自欺欺人的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从中体会到了你讲的那些意义吗?

对旅行没有热爱的父母,不如不要带孩子去!

5不要带儿童去旅行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点里

不管走到哪,我们住的是标准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门票套着小门票的景点,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连锁快餐店里解决。难道在名胜古迹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吗?等我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们于这个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生活,还是一片陌生,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过融入和接触。

简单的参观游览,拿回来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你一定要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当地人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里会有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个家庭互换,让孩子坐上当地的公交车,去当地的集市,你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村里那条小河汤水,让她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打盹,让她交到几个当地的小朋友……这段经历给她带来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她经历的,都不是人为制造的,都是不卖票的真实生活……

走马观花的旅行,要它何用?

6不要带儿童去旅行那怎么办?

以上旅行,我坚决提倡儿童不要去,那是不是就不要带孩子出去了?天天在家观察马路牙子?

当你明白旅行与否可以不畏压力,不为炫耀……

当你明白享乐主义盛行之下的变味旅行……

当你不去给孩子安排不适合他的旅行,剥夺他的体验……

当你能首先重拾自己对旅行的热爱……

当你真正找到观察生活之源头……

你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 当她很小,渴望在草地上打滚,抓虫子,渴望跟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我不会只为满足自己,痴迷于带着她长途劳顿……

  • 当他长到足够大一点,允许他自由安排自己和小伙伴的假期,一起去经历这个世界……

  • 当她在一篇《望天门山》读过之后,对我说:我也想去天门山看看的时候,我会带她去……

  • 当我在坚持户外活动,她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让她跟着去……

  • 当我有机缘,真的在给她设计生活经历的时候……

  • 是的,这才是起点。

    不是只有做飞机出门才叫旅行;

    没有思考与欲望在先,不会有所谓的新发现;

    没有榜样,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劳;

    “儿童要旅行”已经被妖魔化,又被一些大V强调之后,更是浩浩荡大势所趋。不明所以,不得始终,儿童不要去旅行,只是期望父母们不要“人云亦云”的带孩子去,给孩子留些体验,做她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