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县旅游业
1.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景区吗
沧源佤族自治县只是一个县,不是景区。但这个县有旅游景区呢。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1949年4月,沧源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64年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全县辖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国营勐省农场,总人口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3.4%,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旅游资源
(1)崖画谷景区:该区位于勐省经勐来、县城至永和口岸国门长78公里的大峡谷内。面积为64.36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绚丽多姿的岩溶景观、神奇迷人的崖画、千姿百态的古榕、挺拔秀丽的董棕林。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众多的历史纪念地,以及优美如画的亚热带自然风光。 (2)南滚河景区:位于县城西部,主要景观有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晨雾、富有典型佤族风情的古老山寨、班洪抗英遗址碑、热带雨林原始植被、野生动物、珍稀植物、富有南国风光特色的热带果林。
(3)拉勐河景区:位于岩帅镇境内,主要景观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和险峻陡立的峡谷断崖画及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4)班列景区:位于勐来乡境内,主要景观有苍翠茂密的热带雨林、跌荡悬泻的溪流飞瀑,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5)沧源崖画:分布于沧源县的勐来乡、糯良乡、勐省镇区域内,1965年至2000年陆续被发现,目前共发现了15个点,崖画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15个点共有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共有图形1100多个,画面内容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建筑和村落等。画面布局多采用图解、示意的形式处理空间。图形描绘均作剪影式。画面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宗教观念,作画的意图和功能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画为暗红色,以赤铁矿粉拌动物的血,用手指或羽毛绘成,据测定。距今约3000多年,1983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又称“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为小乘佛教建筑。距今约170多年,是汉、傣、白建筑工艺和绘画工艺有机结合的独特建筑物。与西双版纳的曼飞龙塔,景真八角亭同被专家们称为南传佛教三大建筑,寺院占地面积219平方米,主殿为穿斗式木架结构,殿堂门窗作透雕装饰,梁坊门柱遍布”金水”图案,技艺精湛,是傣族的传统工艺。殿堂外墙壁及藻井绘有反映佛教教义和社会风俗的人物画。1982年被省文物普查队发现,1988年被批准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沧源木鼓:沧源木鼓存于县文管所内,全县仅存此一枚,已有百年历史。解放前,佤族人视为“通天神器”,并由木鼓而产生了一系列祭祀、舞蹈和传统,鼓身呈舟状,由坚硬的红毛树干雕凿而成,鼓长2.62米,直径0.59米,两端稍细,鼓身有一长2.1米,宽5厘米的音孔腔,内中分两半凿空,分别称公母音腔,公音沉,母音清脆。面对饱经沧桑的木鼓,使人想起先民们围着木鼓跳舞祭祀、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景。
(8)勐董水库景区:勐董水库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南,是一座集灌溉、防洪、发电和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型水库。水库于是1997年9月开工建设,2002年3月28日正式封顶,6月20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投资总概算为11580万元。水库景区占地面积为262亩,分为三个景点和一条中心大道。第一景点以娱乐、健身为主,设有打歌场、篮球场、网球场、培训中心、游泳池、垂钓池等各种娱乐、健身设施,是活动的中心。第二景区为葫芦塘,内有佤族的原始民居和原始的生产生活劳动作坊,寓为阿佤人从葫芦里出来后,生活条件逐步发生的变化。第三景点是库门以内的开阔地,这里有传说中牛在洪水中救了佤族人民的塑像,有象征阿佤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孔雀开屏等。中心大道从库门起,过三个景点,登327级台阶直达拦河坝顶,整个景区布局合理,花园里遍植佤山独有的乔木灌木,奇花异草。
2. 沧源县近几年来的旅游总收入是多少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以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沧源国际旅版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倾权力打造中国佤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福地,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据悉,该县依托司岗里崖画谷生态旅游区、翁丁原始部落旅游区2个AAA级景区,葫芦小镇、碧丽园芒摆有机茶庄园2个AA级景区,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宜居的自然生态,不断做大景区景点体量,培养增长点,营销卖点。随着旅游品牌开发、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沧源的旅游业活力不断增强。
2015年1—7月份,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00.23万人次,同比增长44.5%,其中海外旅游者人数6.21万人次,同比增长63.4%;实现旅游总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海外收入6712万元,同比增长75.1%。
3. 沧源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沧源崖画来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发现自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崖画地点11处,分布于沧源县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县的芒光乡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画图,当地的佤族人称为"染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崖画各地点的画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画面积长1~30米不等,画幅小者为数个零散图形组成,大者图像数以百个,动物187个,房屋25座,道路13条,各种表意符号35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袋子像。人物图形的描绘,均守正百律,以单色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 沧源崖画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当地佤族和傣族人说它是"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在云南临沧沧源县经济发展如何
因为桥头堡工程沧源正在努力的发展在加上前不久缅甸打战因此国家也开始注意到这个边境上的小县城,现在机场正在建设中,大力发展旅游业。相比起来这几年发展的不错。
5.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有几个镇分别叫什么有个芸卡镇那里有什么特色农业或者旅游
岩帅镇 面积220.9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岩帅、新寨、东勐、黄果、联合、贺勐、中贺勐、贺南、岩丙、建设、新华11个行政村。
勐省镇 面积184.2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勐省、下班奈、和平、农克、回珠、满坎、芒阳、永让8个行政村。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面积21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勐角、勐甘、控井、翁丁、糯掌、芒公、勐卡、莲花塘、控角9个行政村。
班洪乡 面积332.8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班洪、班莫、南板、芒库、公坎、富公6个行政村。
南腊乡 面积275.8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南腊、南景、海牙、湖广、焦山、白岩、莱片、芒岗、扣勐9个行政村。
糯良乡 面积140.4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糯良、怕拍、班考、翁不老、怕秋、南撒、贺邻、坝尾8个行政村。
单甲乡 面积203.7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怕结、嘎多、单甲、永武、永改、安也6个行政村。
班老乡 面积172.3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上班老、下班老、班老新寨、营盘、怕壤、班高6个行政村。
勐来乡 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勐来、班列、英格、民良、曼来、公撤、永安、拱弄、丁来9个行政村。
团结乡 面积234.1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团结、班驮、昔勒、东米、安拐、安海、贺科、赛弄、公曼、班奈、坝岭11个行政村。
没有你说的那个镇
6. 云南沧源有没有什么值得参加的旅游项目
翁丁原始部落:
距县城28Km,“司岗”是“葫芦”或“山洞”的意思,《司岗里》是佤族的创世史诗,描述了人类从“司岗”出来及其繁衍生息发展的过程。司岗里溶洞内呈“Y”型叉洞分布,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最大高度160余米。厅内奇形怪状的石柱、石笋、石钟乳、穴珠、石幔等参差错落,遍布洞中。有诗赞之:“天然瀑布气势雄,万年钟乳又重重,银河飞瀑闻天下,美景尽在溶洞中。”
沧源天坑群:
距县城27Km,是云南最大天坑群,素有“天外来客的脚印”之美称。它位于勐来大峡谷中段,宛如珠落玉盘,6个蔚为壮观的天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直径最小的50米,最大的176米,坑与坑之间空中最短距离仅为300米,最长1500米。
7. 沧源县近几年来的旅游总收入是多少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以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倾力打造中国佤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福地,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据悉,该县依托司岗里崖画谷生态旅游区、翁丁原始部落旅游区2个AAA级景区,葫芦小镇、碧丽园芒摆有机茶庄园2个AA级景区,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宜居的自然生态,不断做大景区景点体量,培养增长点,营销卖点。随着旅游品牌开发、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沧源的旅游业活力不断增强。
2015年1—7月份,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00.23万人次,同比增长44.5%,其中海外旅游者人数6.21万人次,同比增长63.4%;实现旅游总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海外收入6712万元,同比增长75.1%。
8. 云南沧源县最有魅力的景点
沧源佤族自治县
地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之间。全县最高点为窝坎大山主峰,海拔2605米;最低点为南腊区芒卡坝146号界桩处,海拔460米。县城海拔为1270米。
境内山脉属怒山支脉老别山山系。由耿马县回汉山脉延至勐来、勐角和班洪三区交界处。主要山峰有窝坎大山、大黑山、安墩山、湖广大山、芒告大山、范峨山、那马大山、公给山、帮盆山、班考大山、公浓山等。海拔一般为1900~2600米之间。
勐来董棕林
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董棕树适应生长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全县各乡镇基本上都有分布,勐来峡谷的董棕林比较集中一些,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高约15—20米,其种子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百年董棕林又称百年情侣园,当地人民始终对它充满着一种崇敬和爱慕之情,传说过去从县城一带,直穿勐来落水洞是一条又长又大的湖泊。每当夜幕降临时,一群身穿白裙的仙女们都要到此畅游一休,同时到人间寻找意中人。找到后,就双双到林中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日久天长,董棕林就变成了情人幽会、谈情说爱的地方,据说到那董棕林里幽会过的有情人都能白头偕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董棕树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因而人们便对董棕林充满了崇敬和爱慕之情。如果说哪一位想和他心爱的人白头偕老,就双双到林里走一走,一定会达成这个心愿的。
勐来崖厦
崖厦,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形成的大厦,根据考古学家1982年在这里发现的一些与原始社会有关的产物,如:石斧、石刀等,断定这里曾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部落居住地。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在崖厦的这块空地上留有拜佛用的香炉碎片,断定崖厦也是佛教之圣地。
翁丁原始村落
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 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汉人用艾蒿避邪,桃树驱鬼,门神护家一样。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桩,雕刻极粗犷,全是用斧头砍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过,洁白如银,木塔上还刻了一些特殊的图案,有圆点、方块、三角块、条块,分别代表世上人间赖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还有一个木桩,顶上钉了个木盆,这是赕佛用的木盆。杆脚下有个鹅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节日吉庆还要在竹杆上挂一条五尺长的白布幡,这又容纳了小乘佛教的礼俗。这时,家家户户都带着食物来供奉寨桩,寨桩周围堆满了食物,插满了许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后,全村老老少少围着寨桩载歌载舞共庆一年的丰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因此树有寨桩的广场,既作为全寨祭神、祭鬼,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又作为全村寨佳节聚会、歌舞欢庆的理想之地。翁丁的寨桩充分说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坚信自己的传说,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寄托着一种诚恳的期盼和追求。
藏龙洞
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现已投资近100万元;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
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规模宏大。洞中堆积物有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该洞厚4至5米,局部达10米,多分布于洞口及壁底侧)。洞中的这些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
由于多年地质演变原因,洞中厅堂很多是百兽厅位于进洞后120米,长40米,宽48米,高28米;该厅内石笋、石柱发育,千姿百态,有似小猴嬉戏、狮子蹲坐、老虎觅食等;神田厅从低到高层层叠叠,极富均律,该厅位于550米处(厅长40米,宽30米,高40米;洞底流石坝高1.7至1.5米,宽3米);充满神奇色彩的观音厅,厅门一石笋,很象观音乘坐的宝莲。走入厅中,石柱有的象阿佤少女,有的象巨型灵芝,也有的象弥勒端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上石球、石花晶莹碧透,令人难以置信;塔林厅位于支洞300米处,厅中有数十支石笋、石柱,高约8—15米,其中有一石柱高约20米,根粗1.6米,顶天立地,石笋上小下大,其上石花遍布,若一座座石塔,洁白晶莹,令人留恋往返。 据说,塔林厅就是龙王子的休息厅的,左洞有条地下河,是他嬉水玩耍的地方,因为调皮,他总爱捡各式各样的石头到这里,慢慢的,这石头就堆积成这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落水洞
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现在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现在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