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环境负面影响
1.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旅游对环境积极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旅游对环境消极影响: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2、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3、对动物的影响: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
(1)旅游业对环境负面影响扩展阅读:
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体制、机制方应完善:
1、有关部门应强化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与地方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报批,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经营职能相分离,建立旅游收入的反哺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有效返还保护区,并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4、加强监测,量化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厘清不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交叉重叠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 环境因素对中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简单一点的回答,环境污染严重了,还有人来旅游?而且酸雨,有毒烟气对文物古迹有很大的破坏、、
3. 为什么旅游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破坏和纠纷。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车水马龙,不仅会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乱,而且使名胜古迹和野生动植物区系遭到破坏性的灾难。
4. 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负面影响:破坏环境;损毁文物古迹等。危害:这些负面影响轻则损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降专低游客的旅游满属意度,导致旅游经济滑坡;重则造成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破坏,从而丧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4分) (2)①认为可行。故宫与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采取限制性措施可以减少人为的损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认为不可行。采取限制性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于游客数量的减少,导致旅游区的保护和管理缺乏运转的资金,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另外,这样的限制性措施对经济条件差的游客来说也是不公平的。(4分) 意见和建议: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引导,等等。(2分)
5.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二)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1.大面积移除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2.游客践踏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3.采集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游客最常见的采集动机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尝尝果实的滋味,或是想带一部分植物回家种植。此外,许多游客迷恋植物的神奇疗效,一到野外看见药用植物就摘,使许多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来愈少。此外,由于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森林火灾,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任意砍伐树、竹作木屋、竹屋和烧柴等,毁坏了一些幼木,改变了森林树龄结构;大量垃圾堆积,导致土壤营养状态改变,还会造成空气和光线堵塞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三)对动物的影响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到达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1.干扰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如西双版纳的象谷,由于大规模游客的进入,影响了野象的生活规律,使经常出没于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现在只是偶尔有一两头到此活动;游客从事水上活动也可能对水鸟族群造成威胁,使水鸟不能好好孵蛋、导致失温,天鹅或水禽还可能对被钓客的钓钩挫伤,或食入钓鱼用的小铅块而丧命。游客使用各种旅游设施时所产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汽艇均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对动物的影响相当大;同时,水上各种船舶还可能产生油污污染,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游客在沙滩上的活动也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如影响海龟产卵行为等。2.对野生动物的消费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其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最为严重。我国的游客不仅吃海鲜,更爱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都有可能成为游客猎食的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之外,游客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许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类的贝类,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制成各式纪念品后,贝类的数量锐减。参考 http://geo.cersp.com/tspd/200710/3627.html
6. 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2、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7. 旅游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游客对环境的污染,旅游开发的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像,对当地经济来源、经济建设的影像~
8. 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2、对植物的影响: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9. 环境污染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环境污复染是在旅制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接待服务设施排放的污物,如宾馆、饭店排出的污水、倾倒的垃圾及燃烧排出的烟尘;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丢弃的废物;旅游汽车排放的尾气;飞机、汽车及游人产生的噪音等对景区的水体、大气、生物造成的污染。国内外一些旅游区,由于在开发建设初期对旅游环境污染问题未予充分重视,致使宾馆、饭店迅速发展,游人大量涌入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的旅游区、尤其是海滨旅游区不得不关闭。旅游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旅游业本身,而且破坏了旅游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
雾霾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危害尽量减少在雾霾天出行出门做好防护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御雾霾的吸入。环保出行合理安排出行。祝您旅行愉快!
10. 中国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利弊
加强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桂林市副市长 康天保
一、必须认识和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旅游业作为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资源产业,它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所费资源少,环境代价低等优势,因此使得旅游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的替代产业。
一方面,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外出旅游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怡悦身心、回归自然、疗养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志环境处于良胜循环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激发人们前往旅游的欲望并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旅游消费心理更趋成熟,人们纷纷走向自然、享受绿色的今天,一流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某些旅游城市最响亮的旅游品牌,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旅游产业做支撑。表现为: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的发生;再次,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优化了旅游城市的经济结构,替代了污染严重和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推动了本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于桂林市而言,以漓江风景为代表的桂林山水自然资源,天设地造的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既不能再生,也无法人工创造,天生的珍贵。桂林旅游因环境而起,与环境共存,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天然的耦合关系,密不可分。环境保护是桂林旅游的生命线,大自然亿万年来所造就的优美环境独特山水如果惨遭破坏,桂林旅游也就不复存在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桂林市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河漓江,先后关停并转了27个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车间,减少了数千万元的工业产值,逐步恢复了桂林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从此以后,桂林市长期坚持不懈地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计划,建立了污染源与环境目标的定量关系,根据环境容量来确定桂林的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以总量控制,优化决策等手段,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容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少物耗、低能耗、少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坚决拒绝重污染产业。
二是严格执行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对老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关停并转,到去年 11月底前,桂林市的1058家企业将全面完成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成为广西最早完成国务院“一控双达标”任务的城市;对新建项目,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先后否决了多个在风景区内兴建大型旅游设施和漓江上开发水上游乐园等大型旅游开发项目,有力地保护了漓江风景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三是大力建设和完善了城市供水、供气、排水及污水、废气、垃圾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废气处理率达97%,生活垃圾清运率100%,处理率达81.1%。
四是围绕漓江两岸绿化、河岸整治和沿岸活气生态工程等三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漓江风景区生志环境的工作,控制漓江旅游船只数量,加强旅游船只的排污管理。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桂林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好,旅游业与此同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898.53万人次,增长11.76%,其中,入境游客60.53万人次,增长46.81%,增幅名列全国第二,总量名列第六位。去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70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61.3%,增幅名列全国第一,接待总量在全国的排位,比上一年又进了一位,名列第五。
二、加强旅游城市环境保护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工业化影响和旅游业的发展,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加。要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城市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城市的环保意识
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部门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重视环保,不以权代法、主观武断,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规划、设计旅游城市的环境与发展蓝图,尽可能地避免因不尊重生态规律的决策失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损失的现象的发生;使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饭碗,在旅游经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使旅游区周边的群众意识到,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当地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进而使他们以实际行动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去;使旅游者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个正常人应尽的义务和应具备的文化素养,旅游过程中要爱护旅游区的一草一木,自觉做一些有益于生态保护的事,让旅游者从“污染源”转变为“环境保护卫士”。
(二)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在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上,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资源、发展旅游业,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资源能永续利用。应遵循“科学评价,会理开发,综合保护”的原则,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实施保护性开发。此外,开发与保护的利弊分析不能单凭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标准,而应把资源和生忘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于那些经过综合评价,不具备开发能力或开发条件暂不成熟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的封闭性保护;对于那些开发条件已经成熟的,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适度开发,以建立起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良性的互动关系,进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同步发展。
(三)进一步理顺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
生态环保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注重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各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共同参与、联合管理,已经成为各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这方面,桂林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尝试。2000年初成立的由旅游、环保、规划、交通等十几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调动了各有关单位参与旅游管理、共促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单一部门管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共同关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二是要切实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要通过强化业务培训等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高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的执法监察力度,切实采取法律手段避免、减少或控制木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对那些违反有关规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行为,要依法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直至活律的手段进行强制性的干涉和惩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要逐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环保工作范围大、任务重,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环保资金筹措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环保资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环保投入,真正扭转环保投入偏低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六)要推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
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大众旅游,而应积极推广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且还能给旅游地带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模式。例如,积极开发、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等这些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这是由于这些旅游项目提倡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尊重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体制,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损蚀和破坏;另外,这些游览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态科教和生态科普色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被大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所感染、启迪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环保意识增强,进而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正因为如此,这些旅游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被国际公认为是解决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最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