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界定旅游者的概念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意义

一·有关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定义
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于1937年对“外国旅游者”定义为:“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并且对旅游者与非旅游者进行了界定。
国际联盟关于旅游者的定义,对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统计和旅游

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当然该定义有其缺陷,但被国际旅游组织一直沿用至1963年。
2、罗马会议定义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在国际联盟对旅游者定义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进一步补充,对“游客”进行定义与界定。
罗马会议规定,“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报酬和从事某项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常住国去访问的人。”游客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游览者。

二·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的定义·

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和非旅游者作了明确规定:
“旅游者”指的是来我国参加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三·我国学者对旅游者的定义·

对旅游者下定义应把握三个特征:异地性、短暂性和娱乐性。
国内刘伟、朱玉槐等是这样下定义的:“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最少24小时,最多一年),在异国他乡吃、住、行、游、购、娱,从而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的人。”
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对“国内旅游者”定义为:“任何因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B. 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哪个专业比较好

建议你学市场营销,目前就业前景不错,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所以公司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很是需求,建议你学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可以说学市场营销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并且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根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企业界自办或协办的人才交流会约两千多场次,而每一次的人才交流会上,市场营销人员都是最受欢迎、最供不应求的人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势头在未来将越来越猛烈。我本人也是从事广告营销策划的,就目前而言,从事这方面的人才虽说非常之多,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长远来说,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还是非常大的。最后给你一点儿意见,就是在学这个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C.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加入WTO,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为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又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以旅游业为例,加入WTO,全面开放我国的旅游市场,令国内旅游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对我国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所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余地,参加竞争。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是利大于弊。
一、WTO时代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跟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相比,我国有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的优势,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后发优势。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在体制建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更缺乏发展战略的指导。近年来,虽然国内旅游业竞争空前激烈,但多数都是无序竞争,竞争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价格上,旅游企业不主动按市场信号行事,不遵守行业竞争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虽然部分旅游企业已意识到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着手开始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经营环境会发生巨变,竞争更加激烈。在旅行社方面,旅行社行业过去受保护一直较多,加入WTO客观上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况下的旅行社行业竞争,使已微利经营的旅行社行业“雪上加霜”。因此旅行社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挤出市场。因为长期以来在旅华市场形成的外国旅行商组团、我国旅行社接团的技术分工格局,导致了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在海外旅游市场无法直接面对海外旅游消费者,缺乏招揽海外最终旅游消费者的能力。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之所以能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生存,主要靠国家禁止外资旅行社进入的保护伞的庇护。因此,在这样的格局中,我国旅行社几乎没有机会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交手,更谈不上拥有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平等竞争的经验。我国承诺对外开放旅行社服务市场,我国这些功能不全的旅行社企业在这些年中已逐渐遭到淘汰,比如说一些实力弱小的组团社有些已被接收为代理点、接待点,或者退出竞争。就算是一些规模比较大,体制比较完善的旅行社,也因过去比较缺乏与外国旅行社竞争的经验,也正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市场占有份额有所下降。
而对于旅游饭店等行业而言,由于原本开放度比较高,加入WTO对这部分行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震动,而主要是在存量之间,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在结构上,外资的涌入,可能导致我国现有饭店结构调整,外商独资、合资及合作饭店会增多,向其他所有制尤其是国有饭店构成攻势,外商合营饭店的总量将会进一步扩张,增加饭店业的对外依存度。但就总体而言,影响不会太大,原因有三:一是饭店业的大门已基本打开,进入者的增加不会过多过快,饭店业现有的开放程度与我方就加入WTO所做承诺无太大差别;二是外商对我国饭店业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出现,目前已是数量多、分布广,国内的饭店业基本适应了外来竞争,不会产生太多的恐慌 ;三是旅游饭店业的管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就这方面的影响而言,酒店业所到的冲击还是较旅行社小。
其次,由于外方的客源网络优势与管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流失。特别是对我国旅游市场三大板块,即国内旅游和入境、出境旅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看来,虽未完全打破现有入境组团的市场格局,但随着这些年的逐步对外开放,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实力的外国旅行社,通过设立控股或独资旅行社,并与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拥有股份的饭店、商场、餐厅联手经营的方式,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以独揽旅游、接待全程利润。其巨大的网络优势,已开始移植到中国旅游市场并铺展开来。此外,我国旅行社业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几乎都是单体经营。国外的旅行社乘我国目前旅行社分立的弱势,挟客源和财力优势,正采取各个击破的蚕食策略,争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利润的最大份额。不仅将打破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掉中方旅行社的部分利益,甚至将组织游客到外国人在华经营的场所消费,赚取消费链上的绝大部分利润,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再度流失。
再次,外商旅游企业必然要从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考虑经营运作的本土化,会借其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广揽人才。在拥有客源和管理优势的前提下,形成人才优势,其集合优势更为突出,并最终通过效益优势得以体现,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我方旅游企业专业人才的流失。正所谓事业兴旺,人才为本。这些年来不少的外资饭店管理集团的挺进、合资独资旅行社的涌现、国内旅游集团化进程的加快等,使得我国旅游人才资源本来就紧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包括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已越来越激烈。而人才流动随着全球经济化,体制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障碍在大幅度减少,国际人才市场已经形成,因此人才争夺变得越来越合法,越来越容易。一方面外资企业以高待遇、培训、个人发展等优厚条件,以多种方式抢夺人才,我国传统的企业工资制度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每天生产100个单位的人和生产200个单位的人都拿150个单位的工资。高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少得多,而低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多得多,以此维持了企业的收支平衡,所以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强制混同均衡”。即使到了今天,有不少企业招聘人才时,仍然是只问价格,不问能力。而外商企业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优质优价”。他们招聘人才首先考虑的是你能创造出多少价值,然后才考虑付给你多少工资。因此出现了更多的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以往拥有的真正优势实质上仅仅是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价格的酬金,即所谓的“价廉物美”。加入WTO以后,这种优势已逐渐消失了,因为“价廉物美”的人才将不会再有了。这无疑令人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但无论面临的挑战是多么的严峻,我国加入WTO是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会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许多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这是毋容置疑的。
二、WTO时代我国旅游业的竞争策略
“入世”后由于中国与世贸签署国之间互惠带来的出入境方便性的提高和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来华国际旅游客源和商务客源,有利于做大入境旅游市场的“蛋糕”,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这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会起重要作用。旅游行业如果不能顺应形势,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按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规划我们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不能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来规范我们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我们就会在这个时代大潮中落伍,不但不能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会坐失发展良机,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正是基于这个分析,我认为我国旅游行业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心态及理念上的转变
首先,我们就应该树立一个开放创新的理念。我国加入WTO,迫使了我国沿海地区乃至全国面临一次新的开放观念的创新浪潮,只有不断调整自身的心态,不断进行开放观念的创新,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来顺应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学习外国先进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部门也建立一种营造开放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开发主体和经营主体,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建设速度。
其次,我们应该完全接受市场竞争的理念。旅游行业对外开放后,外国旅游企业的涌入,分割我国旅游业的收益,加剧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态势,使本已处于恶性削价竞争的我国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雪上加霜。相当数量的旅行社将面临生存危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适者生存。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作出调整,结果只有被淘汰。但我们不能将在WTO竞争过程中的这些企业的衰落和倒闭完全归咎于跨国公司或我国加入WTO,只要中国搞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淘汰掉不合格的企业。只有竞争,才有创新;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和效率。
(二)我国旅游业在体制上的转变
首先,我们必须熟悉WTO规则,做到知己知彼。而各级旅游部门也必须加速对国际旅游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世贸规则的同时,各级旅游局还要注意培养一批熟悉我国旅游行业情况和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世贸组织规则、了解其他国家商业法规和技术标准、最好还要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或综合型人才,起码各级旅游局的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和外事管理部门要有这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平时帮助领导把好政策法规研究和出台的关口,搞好对外发布工作,并在一旦发生涉外纠纷时能应付诉讼,打好官司。
其次,要加速企业制度的调整,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以激励机制和效益评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以全面提高其竞争力。同时加速旅游行业战略调整,抓好指导和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的工作,包括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管理。要搞好调查研究,总结一些旅游企业这些年通过改组、改制、改造,改变落后面貌、赢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典型经验,在全行业加以推广。要鼓励各种所有制进军旅游业,对民营企业兴办旅行社,要研究取消限制障碍。要鼓励有实力、有信用的大旅行社收购和兼并小旅行社,推动旅游企业重组,尽快形成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逐步实现集团化和网络化。
再次,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必须逐渐转变其政府职能,加速旅游行业管理的建设,为旅游市场全面开放后各类旅游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进一步规范旅游业的市场“游戏”规则,营造公平公开的旅游市场环境,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懂得利用行业协会或商会解决WTO争端。从入世以来的经验所得,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也要转变。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维护我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使有关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扩大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因为在WTO体制下,商会和行业协会不仅可承担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但又不宜或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而且在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和纠纷中,可以发挥一种缓冲功能,帮助企业和政府利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这从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商会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其承担政府与企业沟通的中介作用。
(三)我国旅游企业所采取的的具体企业竞争策略
首先,是在打造我国旅游企业自身的品牌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国经济优势和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就是以名牌产品去导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的规模联动和对市场的辐射,不仅可以以其自身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优化组合,而且还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旅游企业必须围绕品牌市场占有的最大化来寻求产销网络的最佳区域和最有效途径,使我国旅游业能在“跳跃式”发展中壮大起来。可见,品牌战略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体系为基础的产业链,以名牌的规模效益增加国家的经济优势和竞争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竞争导向营销的经典竞争策略正是品牌竞争,迅速从简单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入品牌经营战略是当今旅游业界的重要任务。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建立在我国旅游企业为客人提供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产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推进要素,挖掘资源潜力,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质量上乘、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为实施名牌战略奠定基础。使我国的旅游企业通过品牌提高质量,赢得市场。
其次,在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方面。我国是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基数很大),又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l/4)。特别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金融保险人才严重短缺。同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求大于供、人才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很严重,一些专业人才非常短缺。我们必须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因为面对外商旅游企业借其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形成人才优势的情况下,新一轮的人才大战已经打响了,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思想,加入 WTO、伴随经济全球化,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以及无国界,人才的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是必然趋势。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市场与人才交流将出现,并成为一种主要形式。超越国界、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必然要求人才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人才的价值(价格)就不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市场来体现,它更多的是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来看待人才价值,要以全球的视野来选拔人才,看待人才的流动。
再次,要抓好旅游人才建设工程,提倡平等竞争,而且要体现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即契约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的工资机制、社会化的服务机制。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竞争市场化。市场化,一方面要求竞争双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要平等竞争,即市场准入平等、环境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另外,要体现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即契约化的用人机制、市场化的工资机制、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这就向那些“官员化”的经理人,靠关系、没本事的人敲响了警钟。不进则退,不行就下,这就是市场的法则。平等竞争,向所有的人提供了同等的条件、同等的机遇,在同一起跑线上展示自己。
最后,要改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强调开发,以往的人事管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管”,就是围绕着具体的人员招聘、工资、培训等具体工作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开发,注重从战略目标的层面,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发展战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人事管理机构往往处于企业较低层次的地位,工作停留在招人、管人的具体事务上。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因此,旅游企业甚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本企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时,应同步或适度超前考虑未来五年、十年的人力配置,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源,而不是让人力资源被动地反应,甚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旅游人才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吸引人、使用人、留住人三个关键环节。为此,企业要创造留人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留动机制,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人才服务体制,才是根本之道。

D. 求旅游市场营销论文提纲

浅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E. 界定旅游者的概念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意义 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

一·有关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定义
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于1937年对“外国旅游者”定义为:“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并且对旅游者与非旅游者进行了界定。
国际联盟关于旅游者的定义,对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统计和旅游

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当然该定义有其缺陷,但被国际旅游组织一直沿用至1963年。
2、罗马会议定义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在国际联盟对旅游者定义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进一步补充,对“游客”进行定义与界定。
罗马会议规定,“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报酬和从事某项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常住国去访问的人。”游客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游览者。

二·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的定义·

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和非旅游者作了明确规定:
“旅游者”指的是来我国参加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三·我国学者对旅游者的定义·

对旅游者下定义应把握三个特征:异地性、短暂性和娱乐性。
国内刘伟、朱玉槐等是这样下定义的:“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最少24小时,最多一年),在异国他乡吃、住、行、游、购、娱,从而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的人。”
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对“国内旅游者”定义为:“任何因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

F. 浅谈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以及都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来3.2 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 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 快捷、 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 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 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 智能化、 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 http://www.bfblw.com/lw.asp?ID=14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G. 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8年,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旅游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2009年1-3季度我国旅游业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巨大冲击,旅游经济运行中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多,总体增长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两升一降”的格局。国内市场方面,2009年1-3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7400亿元,同比增长10%。入境市场方面,2009年1-3季度入境旅游人数9400万人次,同比下降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80亿元,同比下降7%。出境市场方面,初步统计2009年1-3季度出境旅游人数3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从产业基本面来看,我国旅游产业处于全面回升状态,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旅游就业保持稳定,旅游投资持续活跃。旅游产业的景气是处于全面、大幅回升状态。
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对我国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
同时,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这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2010年我国旅游行业复苏趋势明显,行业增速将提高到16.5%,行业重新回归快速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旅游业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旅游的定义、类型、产业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接着分析了相关产业及因素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公园、奖励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车旅游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旅游业做了市场细分与消费者分析、电子商务运用及构建分析、旅游资源分析、行业竞争分析、产业链构成及价值分析、商业模式分析、信息化发展分析和投资分析。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 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 ”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