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的旅游业现状
『壹』 法国旅游业状况
法国现已成为国际游客到达的主要目的地,仅次于美国。近十五年来,每年的游客量和收入都有急骤的增长。没有人会预测到法国能成功地保持这样的势头。令人吃惊的是,在许多外国人来看旅游在法国是最不流行的,这是因为法国人对游客的过于自信的态度,好在法国政府全面展开了“微笑”运动,现在法国人对境外游客已友好多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法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法国的“入境”旅游。1992年法国举行了冬季奥运会,同年4月巴黎迪斯尼乐园开张,D-Day(二次大战盟军发起进攻日)五十周年纪念,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海外,尤其是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游客增多。由于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英国市场。不利的是,1994年年底欧洲星际列车才开通;厢式和梭式列车也延迟开通。据1994年头八个月的初步结果表明,去年又是一个破记录的年份。法国旅游业的收支余额略有下降,预计为595亿法郎。这是由于法国在国外支出的急剧上升超过了国际收入的增长。法国1994年的旅游国际收入为1375亿法郎,增长率为3.8%。同时,国际到客和过夜率增长约3%,分别达63.1百万和443百万,所有的主要海外市场除西班牙外,在1994年都显示了增长趋势,许多增长率都在2位数。
旅游的经济效益
法国的国际旅游收入1993年总计1325亿法郎,1994年超过1375亿法郎,比过去十年翻了一番。
1993年法国旅游收支平衡顺差增长,达600亿法郎,1994年的初步目标为640亿法郎。然而,法国境外旅游率比预计的增长的快,在国外旅游的支出的增长高于国际收入。
考虑到在近几年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诸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法国旅游业的运行一直是相当好的。举例,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率平均约10%,尽管这个增长伺后就急骤下降。
法国旅游业近期运作值的称赞的另一个原因是:从90年代开始以来国内物价比较平稳,法郎在其使用国坚挺。
英国货币1994年已由1英磅:9.23法郎下跌至12%至1英磅:8.30法郎,仅1993年就下跌12%,美元1991年~1992年大幅度波动,接近1:5. 70,现在徘徊在1:5.30。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比塞塔,意大利的里拉大幅度贬值,1993年的跌幅20%。这导致了1993年和1994年普遍取消到法国的假日旅游和商务旅行。
根据1994年头八个月的统计,法国旅游收支平衡中主要资金来源对象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摩洛哥和突尼斯略有下降,而日本、美国、意大利(尽管美元和里拉贬值)非常看好。
游 客
1989年,依据《边境调查》法国登记的国外来客人数为49.5百万,过夜数为371.3百万。这与1988年的结果是无法比较的。
从1989至1994年,海外游客增长率约28%。而过夜的增长率稍低,在19.3%。
1993年登记的游客增长率要比过夜率或收入都高,整个平均逗留的时间缩短,使
得年床位率一直低于游客数的增长。
主要市场。根据官方的统计资料,许多市场情况不好,在法国名列前一位的游客来源中,差不多半数以上的国家从92到93年的到客率呈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国家的来客率在1991~1993年这两年间也呈下降趋势。这些是:意大利-4.5%,西班牙-1.5%,澳大利-15%,和瑞典-18.4%。丹麦市场呈停滞状态。德国、荷兰和比利时游客的到客率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93年英国市场到客增长率为4.9%,尽管到法国旅游的支出下降2%(不包括交通费用)欧共体12个市场占了整个到客率的82%。
近几年东欧到法国,尤其是到巴黎的游客增多。打算到国外去旅游的东欧人大多把巴黎作为梦想的目的地,他们中的许多人还第一次出国旅行。但是,大多数东欧人至少要在他们的旅行客车上度过两夜,并随身带了许多食物,因此他们的化费在国际旅客收入中是最少的。
1994年增长预测。根据法国马松的市场研究,1994年法国国际到客率增长。在94年的头几个月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旅游业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预计美国、英国、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到达增长率超过10%。其他的欧洲市场除西班牙以外,预计增长在2%~5%。法国马松打赌,预计到94年12月初英国的游客达9百万(法国的第二大市场)。由于庆祝6月D-DAY和英、法欧洲星号的英吉列海底遂道列车开通,英国游客到法国的增长率比去年高的多。从多佛尔港入境的人数增加约12%。法国马松把这个趋势归结于去传统地中海阳光和海滩胜地的复苏。国内旅游业。1994年夏,法国的旅游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由于法国国内旅游的增长,各类假日旅游景点在高峰季节的旅馆客房率和餐厅生意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增长,约增长6.5%。这种增长对法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重要。在法国,休闲旅行接近60%,假日过夜的60%在法国。1993年总计7.42亿夜,即56.4百万天假日和34.6百万度假者(这些总数不包括不足四夜的旅行,商务旅行或出差)。
平均逗留的时间。正如已指出的那样,在过去几年中,到法国的外国游客逗留的时间似乎已在缩短;目前只有国内游客的一半时间。但各个市场是不同的,远程市场通常在法逗留时间最长;德国游客高达平均9.4天,西班牙游客逗留时间最短,平均为4.4天。
旅游的季节
对于法国旅游业来说,旅游的季节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而不是入境市场。据欧洲旅行监测,整个入境法国旅行,在七、八两个高峰月约占44%,而整个出境到欧洲的旅行占34%,至于5~10月这五个月出境到欧洲旅行占69%。有趣的是入境到法国的旅游占75%。全年中都有短期的停顿,在夏季的两个高峰月约为20%。绝大部分商务旅行在3月—7月和10月—11月。然而商务旅行不会产生其它一些能力问题。由于大量国外来法国商务旅行主要是到巴黎,因此在工作周供应能力常常是不足的。
旅行目的和类型
1989年的《边境调查》表明,到法国度假的入境旅行占43.6%,探亲访友或探亲访友与度假相结合的旅行约占16.9%。据1992年的年统计分别增长了47.9%和18.5%。商务旅行,商务和游玩相结合的旅行分别增长15%到16%。和乡村和山地旅游一样,三年来海滩旅游部分比例在增加,而旅游观光部分却显著的下降,从25%降至12.3%。
法国马松的有关资料表明:德国游客最可能到法国度假旅行,他们的旅行69%是闲暇旅游,其次是丹麦占65%。葡萄牙到法国的度假部分占27%,形成鲜明对照。除葡萄牙以外,市场显示最高的商务旅游部分是美国和西班牙。
1994年第三期《旅行和旅游》分析:指出,1991年到法国山区旅游胜地的外国旅游游客总计6.2百万,每平均逗留8.7天。这些数字是整年的,冬季部分不只是和滑雪或冬季运动有关,在不同的游客中他们偏爱到山区度假。
在法国山区景点平均逗留最长时间的是德国,其次为英国和爱尔兰。欧洲人占压倒多数,占了约96%,美国人占1%。
法国马松在1993—1994年的一项研究,欲就主要的来客市场对法国1992年国外来法滑雪的游客人总数作一估计。除了像斯堪的纳维亚(北欧地区),美国、日本等那样的较小市场外,计达1.3百万。1993冬季整个到法国滑雪胜地的游客旅行人数计达1.5百万,与之比较,国内到客约5.4百万,1.8百万当日滑雪旅行,这不包括离家一夜的数目。
主要问题之一是绝大部分到法国的国际滑雪旅行业务集中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北部,这是整个行业收入的78%。
经过几年因雪的情况不好的困难后,去年冬运季节(1993/1994)许多景点都是打破记录的一年。虽然取得好的结果的一个原因是瑞士景点价格的冻结,以及法国旅游项目的较大灵活性。换名话,客人宁可选择一些旅游胜地的基本设施,而不是一切包括在内的价格。
其他一些法国注册的或宣布已注册的入境旅行社啬的营业额在20%~60%。法国滑雪旅游收入上升8%—10%。
主题乐园。法国大约有35家游乐园和主题乐园;这些乐园的年收入约在1亿法郎。由于这些乐园大多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张的,他们经营的都要比预计的差,许多乐园已被迫关闭数年或停业清理。其中四个大乐园仍开放着,三家最终似乎可以走出困境。
欧洲迪斯尼(已改名为巴黎迪斯尼乐园—它更紧密地与法国首都联系在一起,因而招来了很多的本国和外国的旅游业务)从开放以来一直不景气。以1993年为例,纯亏损高于收入。该乐园有六座宾馆,有5200多个床位。到2011年该乐园可全部竣工,那时可发展到18000床位。进一步实施计划取决于经营的改善。该乐园经营的第一年中,游客达11百万,94年从前些年的9.8百万降到了8.8百万。同时收入减少了8亿法郎,降低了83.7%,为41亿法郎。目前迪斯尼乐园经营状况有所改进,似乎已走出了80年代末所处的困境。菲切斯考赫乐园收入1993年增加了71%,去年再增加43%,收入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改善了经营,增加了乐园开放的天数。并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效益。
阿斯特里乐园在1994年首次获利,收入增加了37%。法国的瓦利比乐园尽管还不明确未来到底能获利多少,但通过严格管理,增加了收入。
入境旅游机构
这三、四年来,法国旅游贸易已开始向入境旅游盈利。习惯上许多对入境旅游业务不感兴趣的旅行社已转向到入境旅游业务部分,不管是业务市场,还是娱乐市场。外国到法国的旅行仍以单个的旅行者为多,占了旅游人数的50%。在1993年法国商会的一个报告中指明:旅游界早已知晓,法国的旅游业务量不大。除英国市场外,有三分之二的旅游是自行组织的,而不是由旅行社组织的。然而,从英国组织到法国旅行的这部分已表明,似乎正在增长。至少野营和短期的城市旅游市场是确实在增长。研究表明,1992~1993年,总共有300家英国旅行社经营法国游,250家计划夏季法国游,80家冬季法国游。而经营德国游的是200家。
法国的大部分旅行社仍比较小和专业化,很少有接待能力大于10万的。这包括欧洲野营地,汤普森度假村和巴黎旅行社,据英国旅行局统计,法国只吸引了3%的英国野营市场。
德国是法国野营业务的最大经营者。法国旅游的人中有6O%是进行野营度假的。虽然他们倾向于单独旅行,但他们还是愿意通过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安排他们的食宿。
荷兰最大的法国旅游经营商是费里杰·尤伊特,代办食宿,不包括交通工具的野营旅游。1991年的经营超过162,000人次。
意大利组织到法国的旅游人次也再增加,1992年计30万人次。
旅游者的食宿
食宿。尽管区域性游客增多,仅法国的八个地区就占了整个已售床位的75%,
这八个地区中有六个是沿海地区的。虽然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旅馆的客房和其
他注册的招待所大量增加,还是会发生接客容量不足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外国游客热衷于的二星级旅馆食宿吸收的旅客量最高;1993年为11.6百万,逗留24.3百万夜,平均每个客人2.1夜。法国市场的二星级食宿数据分别为:293百万和51.5百万夜,每人平均1.8夜。1993年三星级宾馆接待外国客人9.5百万,逗留19.8百万夜—平均每一个客人2.1夜。滞留时间最长的,目前是住四星级宾馆和豪华宾馆的外国客人,3百万客人,计7百万夜,平均每个客人2.3夜。
法国旅游业最新资料表明,市场的外国客人部分,最尤为重要的是4星级和豪华旅馆。日本和美国市场占了法国豪华旅馆过夜率的最大部分。美国人和日本人不大住四星级宾馆。
巴黎旅馆客房率下降呈现出了相同的情景:日本人和美国人住豪华宾馆的比例更多一些。而欧洲市场主宰着各类旅馆,就市场占有率而言,法国过夜旅馆的整个过夜率的60%是来自于非欧洲市场。
国家旅游观察199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旅馆业务整个在下降,主要在国外市场。外国客人过夜下降了11%,而国内市场下降5%。只有五月和十一月是增长。
然而,1994年的头几个月显出了复苏的迹象。目前经营最好的是三、四星级宾馆。床位占用率进一步增高,但旅馆业主还是不愿持乐观态度。
外国旅游者到法国采用的一些普遍食宿方式也包括野营地。最近六年来,野营地的床位率增加了20%,10,000野营地,2.5百万床位。外宾约占1/3。
青年和家庭旅馆的床位数继续下降,而假日野营地激增。外来居民增长约25—3O%。法国分时租房专营户说五年来,法国分时租房业和法国客户以两位数速
度增长。
交通工具
1989年边境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在法国境内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有50%用自己汽车。火车占7.5%,大客车占20%,飞机占4%,这些数字并不说明整个情况。然而,这仅说明在法国境内的情况,并不说明外国游客是怎样进入法国的。没有人会怀疑从90年代起航空旅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激增。在1994年的最后七个月里,仅英国到法国的航空业务量就激增,主要是因为开通了飞巴黎的直航。由于交通量的复苏,客座系数增加的要比预计的快的多。据统计,航空旅行占了1992年外国旅客抵法的20%。
然而法国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为了保护法国航空集团的利益正在收回对法国航空的放开。如果欧委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地方保护主义就不可能得以长久。完全开放市场将会满足到法国旅行的要求,尤其是地方上的空港的需求。
同时法国铁道公司正在扩建他们在法国的高速铁路网开通了新的线路使旅行者在不浪费时间经巴黎就可以从法国的北部到南部。
法国的海外促销
法国的马松旅行社在过去的六、七年中是信誉最好的国际旅行社。它已成为许多国家旅行社羡慕的对象。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国都把它作为振兴本国旅游业的典范。
马松成功的一个经验是增加法国私有公司参与自己公司的业务,他们提供资金和联合行动。1987年会员只有70家,而现在已有900家,这显然引起了整个旅游行业的重视。
马松在其营业的第一年时,它整个预算的72%来自中央政府,仅有28%来自私人公司和地方政府,到1994年非中央政府资金的合伙经营部分别已到49%,绝对比例已达72.3%。
1994年分配给法国马松的总预算为352百万法郎,预计下降3.6%,预计政府方面的支持要少,3亿直接用于海外。招商和公众筹款约占2/3。然而,这不包括直接用于在27个国家中33个办事处的推销经费1.60亿法郎。
去年经营和管理的预算为29百万法郎,信息服务预算为82百万法郎(包括约8百万小册子的编印,发放)。2百万法郎的差额主要是用于促销旅行。本年度马松大约组织了6O次促销活动,以及参加贸易会和研讨会。
从成立开始就集中力量发展市场各个部分的确定产品,它显然已获得了成功。马松1988年采用的俱乐部形式,现已大大地得到了发展。每个俱乐部均通过像高尔夫球和航海这样的体育活动把对不同旅游产品的广泛兴趣以会议和研讨会带到了美食和文化旅游中。俱乐部,或通过俱乐部进行的市场研究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各个不同的部门推出了新的旅游产品。
1994年马松为了降低成本,关闭了三个二级办事处——卢森堡、赫尔辛基、达拉斯,除台湾外,在短期内不再打算开设新的办事处。但是马松打算增加在香港的力量。香港的办事处将负责对中国大陆促销和销售活动。在今后五年马松还需要加强对亚洲的力量,以确保发掘这出境旅游快速增长区域的最大潜力。促销战略。虽然法国马松采用了年度销售计划以适应变化的市场条件,诸如通货膨涨,需要量下降,但它还是试图保持长期(至少五年)销售和促销战略。目前的目标是增加旅游流量——主要是改善季节(萧条期)和游客的地理上的分布——吸引旅游者在法国多逗留些时间,以此增加外国游客逗留的平均时间,增加每人每天的化费。
1994年马松再次决定把它的主要财力(67%)集中在它的四个市场—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它们占了法国国际旅游收入的40%。正如法国国际旅游导报最近的一个报导指出,这种方法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方法。在1991年当马松采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这四个市场在国际收入部分多创了10个百分点。因此,这也将肯定因为不重视已进行的高投资,这些市场已失去地盘。
看来不可避免地他们还将失去潜在市场的地盘。这些潜在市场最终会产生相当大的赴法业务量。这是非常值的注意的,因此与其等待制定四年或五年计划,还不如迅速重新考虑目前的战略,为未来的增长寻求新的市场。
前 景
马松主要致力于国家的多元化:自然地理风光、文化的多样化、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其他活动,以及目的地高质量与物价的比例。就物价而言,由于价格信息不灵和法郎的坚挺使潜在的和事实上的游客认为法国的物价是高的,价格信息就不灵了。
需要作更多的分析来确定法国入境旅游贸易和接待部门所一直听到的抱怨是否有道理,或是否这些抱怨声只是对每一次机遇法国传统的沮殇态度。由于1994年国内市场在商业食宿和餐馆上的化费少(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有一些不满意是可以理解。
同时,旅游管理局改组不稳定引起了诸多的关注,然而从长远来着改组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新的组织机构最终意味着在法国旅游部门和机构团体之间更高效的工作安排。政府总是想对能对政府收支作出积极贡献以及提供许多间接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中央控制。
法国目前的旅游产值计达6000亿法郎,提供了55万的就业人数,其中15万是在旅馆业。这并不能减缓法国面临严峻的失业形势。
从理论上说,目前通货膨涨控制的如此的低,国外来法的游客增长的前景看好,假如法国法郎与其他主要货币不再增值,旅游业完全能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失业的形势。对旅游业的研究已明确地表明,旅游业解决失业问题的速度要比其他行业快1.5倍。
『贰』 卢森堡简介
1、【国名】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Le 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2、【面积】 2586.3平方公里。
3、【人口】 50.21万(2010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56.9%,外籍人占43.1%(主要为葡、法、意、比、德、英、荷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4、【首都】 卢森堡(Luxembourg),人口约10万(2010年)。
5、【国家元首】 大公亨利(Le Grand-Duc Henri),2000年10月7日即位。
6、【重要节日】 国庆日:6月23日
7、【简况】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17.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
(2)卢森堡的旅游业现状扩展阅读:
公元前,曾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人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里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1354年,先后为神圣罗马帝国阿登伯爵、卢森堡伯爵和卢森堡公爵的自治领地。
15-18世纪历受西班牙、法国和奥地利统治。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为大公国,由荷兰国王兼任大公,同时又是德意志同盟的成员。
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7年成为中立国。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大战中均被德国入侵。
1945年成为联合国创始国,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1949年加入北约,50年代参与创建欧共体(后成为欧盟),并与荷兰、比利时结成经济联盟。1995年成为申根区国家,1998年5月成为首批欧元国之一。
『叁』 卢森堡这个城市为什么富裕,它主要靠什么富啊
亚道夫古桥卢森堡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居世界首位。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财政金融近年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欧元)(资料来源:卢森堡统计局):
200320032004收入108.51113.86121.36支出108.04116.96126.88差额0.47-3.1-5.522006年,卢国家财政收入134.3亿欧元,支出132亿欧元,盈余2.3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9%。卢公共债务总额为22.5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公共债务中国家负债14.79亿欧元。卢金融业发达,银行林立。首都卢森堡市系欧洲重要金融投资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居第八位。截至2007年底,在卢注册的银行为156家,雇员3.67万人,同比增长10.6%。卢森堡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截至2006年底, 共管理基金2200多支,总额近2万亿欧元。卢森堡国家储蓄银行成立于1856年,总资产413亿欧元;卢森堡通用银行成立于1919年,现有雇员2170人,总资产369亿欧元;此外,还有成立于1856年的卢森堡国际银行和成立于1949年的卢森堡信贷银行。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产品为机械设备、钢铁制品、轮胎和塑料等。原料和消费品大多靠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国家,2006年对欧盟进出口总额占卢外贸总额的87%,其中对德、法、比三个邻国出口占卢出口总额54%,对三国进口占卢进口总额75%。出口到欧盟以外商品只占13%,主要是美国和一些亚洲国家。 近几年外贸情况(单位:亿欧元)(资料来源:卢森堡统计局):
200420052006出口97.47103.1114.4进口136.3141.8155.99差额-38.83-38.7-41.592007年卢进出口总额280.85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18.23亿欧元,同比增长4.6%,进口额162.62亿欧元,同比增长4%。逆差44.39亿欧元。
『肆』 卢森堡的情况
卢森堡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花:玫瑰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简要历史:
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凯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 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 (1308~1437) 。卢森堡于1364年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1556年又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的统治,由拿骚-瓦尔堡家族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兼并为德国行政区管辖地。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卢森堡于1945年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 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大公让亲王于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卢森堡于1972年11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女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有时甚至靠典当度日,她两岁时随家迁往华沙。
波兰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遭受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统治着,卢森堡对沙皇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1887年,她中学毕业,加入了青年革命组织波兰"无产阶级党",开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无产阶级党"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年青的卢森堡也被列入沙皇军警追捕的黑名单。1889年,卢森堡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第二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在大学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关心波兰、德国和俄国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有关问题。经常出席国际社会主义者的集会,给各国代表当翻译和担任联络工作。1893年3月,卢森堡同她的战友马赫列夫斯基、约吉歇斯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她主编的《工人事业》杂志就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896年7月卢森堡作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出席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
1897年5月,卢森堡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并且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迁移到德国,目的是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亚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工作。她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还参加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党的机关报工作,后来,她定居柏林。从此,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者进行论战,卢森堡积极参加了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898年,在德国党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以卢森堡和蔡特金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卢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指出:"如果运动不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运动作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么的,对我们说来,最终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一叛卖变节的作品,写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优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卢森堡还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说,修正主义不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只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不是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是争剥削的多些或者少些,总之,它是为了清除资本主义的赘疣,而不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本身"。卢森堡在以后德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不断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由于当时德国党内机会主义已经泛滥,这个要求未能实现。在1903年德国党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和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团结革命左派,坚持斗争,终于使这次大会通过了谴责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决议。卢森堡还发表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卓越演说,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革命左派中的杰出革命活动家。
1904年2-5月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关于党的组织原则。卢森堡看到列宁的这篇著作之后,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于1904年先后刊登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火星报》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时代》杂志上,对列宁的建党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列宁所主张的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卢森堡离开俄国党的具体情况,大谈反对"官僚主义"、"极端集体主义"等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她不了解列宁主张按照严格的集中制建党,是为了克服当时俄国各地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小组习气。因为俄国是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斗争需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党。卢森堡的批评有些文不对题,所以列宁说,卢森堡"向读者介绍的不是我这本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俄共(布)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载人俄共(布)党章中。列宁很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在1922年通过的、经过列宁校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生活中的一切争论问题,在决议末通过之前,党内可以充分自由地进行讨论"。俄共(布)党的重大政治决议都是通过民主讨论后作出的。
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斗争中,卢森堡在反对修正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都和列宁站在一起,成为第二国际著名的左派。卢森堡热烈欢迎和拥护1905年俄国革命,积极向德国人民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号召德国工人支持俄国工人的斗争。1907年5月,卢森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宁。她坚决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卢森堡和列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07年8月,卢森堡以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资格出席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会上,她同列宁站在一起反对国际修正主义。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战争与革命问题。德国党的领袖倍倍尔起草了一个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虽然正确地指出,战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战争才会消灭。但是他错误地用"防御"或"进攻"的概念来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提出通过议会斗争来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这就给修正主义以可乘之机。列宁同卢森堡一起,对倍倍尔的提案作了原则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地指出了当时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必须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旦战争爆发,要利用战争引起的政治经济危机,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大会通过了列宁和卢森堡的修正案。以后在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上都重申了列宁和卢森堡修正案的精神。
『伍』 卢森堡为什么那么有钱
卢森堡均收入超过10万美金,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是中立,传播业,金融业,钢铁产业。
1、中立
卢森堡因为国土小,人口少,战斗力很差,所以宣布是永久中立国,这样能很好的与欧洲所有国家进行合作。
2、传播业
借助自身语言优势人均掌握四门语言,包括卢森堡语、法语、英语和德语,卢森堡的广播电视实现了高速发展。
3、金融业
作为欧元区最大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中心,兼全球第二大投资基金中心,25个国家的142家银行分支机构均在此地设点,其中当然也不乏来自中国的银行。
4、钢铁产业
著名的阿塞洛尔米塔尔钢铁集团不但是卢森堡的第一大企业,也是世界第一大的钢铁集团,总部设在卢森堡市。阿塞洛尔.米塔尔集团一个企业的钢铁产量就占据了全球钢铁产量的8%,年销售额接近800亿美金。
(5)卢森堡的旅游业现状扩展阅读
卢森堡移民条件
申请条件:
1、年龄23-55岁
2、大专以上学历
3、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4、资产证明(10万欧)
『陆』 卢森堡的人民为什么那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卢森堡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原因:工业发达、旅游业发达、财政金融发达。
1、工业发达
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较发达。90%的工业产品用于出口。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1%,工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1%。
2、旅游业发达
2016年接待游客约116万人次,拥有各类旅馆223家,共7538张床位;野外宿营地88处,可接待游客能力44376人次。
3、财政金融发达
2017年,卢国家预算收入276亿美元,预算支出273.8亿美元。卢金融业发达,银行林立。首都卢森堡市被称为“金融之都”,是全球第八大金融投资中心。
2016年,在卢注册银行143家,银行总资产766.642亿欧元,主要国内银行包括国家储蓄银行(BECC)、通用银行、国际银行、信贷银行等。卢森堡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共管理基金约4000支。
(6)卢森堡的旅游业现状扩展阅读: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为内陆国家。
地形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南部为古特兰平原。
气候特征:
卢森堡的气候属于海洋——大陆过渡性的气候,全年温度较为适中,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17.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
北部气候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18℃左右;南部气候宜人,冬季平均气温在2℃,夏季平均气温17.5℃-19.5℃。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782.2毫米。
『柒』 卢森堡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卢森堡大公国首都卢森堡市(Luxembourg)位于大公国境内南部旁帕依地区的中心,海拨408米,人口8.18万(2001年),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以堡垒闻名于世的古城。 卢森堡市地处德、法之间,地势险要,历史上一度是西欧的重要军事要塞,曾有过三道护城墙、数十座坚固的城堡、二十三公里长的地道和暗堡,被誉为“北方的直布罗陀”。15世纪以后,卢森堡市屡遭异族入侵,先后被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国统治长达400多年,被毁过20多次。期间,勇敢的卢森堡市人民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了许多牢固的城堡,这些城堡建筑一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1995年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卢森堡市因此成为世界上富有特色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1883年卢森堡被承认为中立国后,部分城堡得以拆除,以后大量古堡被改建为公园,只留下一些石墙作为永久的纪念。 在卢森堡市内著名的叙尔河支流阿尔泽特河穿城而过,将该市分为两个部分,中心是河谷地带,由110条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桥梁相连接,其中较长的桥有长355米、宽25米、高85米的女大公夏洛特桥,1861年兴建的长330米的帕塞雷尔桥和建于1930年的长221米的阿道尔夫桥,在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道尔夫桥的中央有一个长达84米的拱桥支架塔成的桥中桥,造型独特,大方美观,为游人必览之处。河的两岸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城区里建筑古朴、街道狭窄,几处古迹为老城增色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比利时建筑特色、尖塔高耸的大公宫殿和建于17世纪前期的圣母院大教堂,此外还有大量德国童话式的老镇街道和不同国家风格的建筑。走出老城,在它的西北侧坐落着风光秀丽的卢森堡大公公园,公园里绿树红花,姹紫嫣红,喋舞蜂喧,流水潺潺……。 今天的卢森堡市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它的战略意义已渐渐淡去,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卢森堡大公国的政府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不少国际机构,如欧洲法院、欧洲议会总秘书处、欧洲投资银行、欧洲金融基金会等都设在此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此外还有来自比利时、德国和瑞士等国的几千家大企业、大银行。 卢森堡市以巨人般博大的胸怀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友好客人,市内的外国居民约占43%(全国才有27%),他们以此为第二故乡,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大家相处融洽,关系和睦,有空时喜欢串串门,聊聊天,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卢森堡市民热情、礼貌、好客,对本地人如此,对外国人也如此,与西方许多大城市风格不太一样,这也许是卢森堡市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吧。
『捌』 卢森堡这样一个内陆小国,为何当地人却如此的富裕
卢森堡在世界上有着“袖珍王国”和“千堡之国”的美誉,据2017年的GDP报道,卢森堡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位列于首位,人均高达10万美元。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国家,经济却那么的富裕呢?主要是和卢森堡的地理位置,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就是自己的钢铁大业。
前面提到过卢森堡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分别是金融、广播电视、钢铁产业,而且卢森堡的失业率非常的低,人均寿命80岁,而且卢森堡和瑞士一样卢森堡和瑞士一样,卢森堡的银行开户是不需要任何手续的,所以给世界上很多的军火商和其他人员提供了一个“好地方”,而且如果你要存钱的话是没有利息,还需要给银行交一定的钱来保管你所存的钱,这样一来又多了一条经济发展的
『玖』 卢森堡是利用什么优势发展现代旅游业问答题最后一段
汽油价格比周边国家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