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宜昌海通客运客有直达秭归磨坪的班车吗

楼上说的是到茅坪吧

海通是有直达磨平的车,终点站就是磨坪街上,好像上午9点多一班,下午1点多一班。

Ⅱ 宜昌三峡旅游业从前与今朝的对比

【地理位置】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交界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国土面积2108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4215平方公里,丘陵4788平方公里,平原208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149308人。现辖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3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5区,61个镇,26个乡,21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文化】 宜昌,春秋战国时为楚地,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团结和睦的使者王昭君就出生在这里。自公元前221年置郡县以来,现宜昌市城区为历代郡、县、州、府治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军事重镇,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自然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有水能、矿产、林业 、旅游四大优势资源。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全市水能可开发量达2500万千瓦以上,集中分布在长江的三峡、葛洲坝、清江的隔河岩、高坝洲等相距仅几十公里的范围,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市共发现矿产地1000多处,矿种8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0种,矿床23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58处,小型矿床155处。宜昌市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带,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壤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394.7千公顷,有林地面积1026.6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8.5%,活立林蓄积量3250万立方米,在五峰后河、长阳乐园、兴山后坪、宜昌大老岭等地,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存的原始森林群落。全市有高等种子植物5000多种,其中珍稀名贵树种100多种;有各种动物501种。
【旅游资源】 宜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是全国11个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是全国十大风景旅游名胜之一--"三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为全国40个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还有屈原故里、昭君宅第、长坂坡、关陵庙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此外,三峡工程的兴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从宜昌市区出发,经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沿鸦来省道行车40公里,进入江汉平原至鄂西的"咽喉"渔洋关镇,再沿清江支流渔洋河岸行3公里,被誉为"华中一绝"的五峰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便豁然展现在您的面前。 柴埠溪是一个典型的大峡谷风景区,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近60 平方公里,是一条东西走向长30 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的深切型大峡谷。溪岸有天然而生的8大崖口进入溪谷。自第四纪冰川以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岸的绝壁雕凿成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因此有"百里幽峡柴埠溪,三千奇峰仙境地"的美誉。柴埠溪有坛子口、大湾口、蛟口、断山口四大景区 ,还有一个内口生态保护区。有上中下3条旅游线路,有景点120余处。柴埠溪两岸千余座奇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状似人物,它们与这里的土家民族一起千年相伴,产生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 柴埠溪以峡谷、石林、绝壁、清溪、密林最富魅力,以幽野、险峻、原始、神奇四绝著称。 首先,柴埠溪以石林造型为第一绝:有神形兼备的"仙童献花",威风凛凛的"将军岩",如剑刺青天的"倚天剑",凄宛动人的"霸王别姬",丰仪端庄的"观音坐莲"以及维妙维肖的"情人幽会"、"如来谈经"、"老君戏龟"、"土王出征"等奇峰石林构成的立体画卷。最为奇特的是大湾口神笔峰,如一支御笔孤傲直立,上粗下细,屹立万年不倒。当你漫步其间,那奇峰绝壁正以峥嵘、峭拔、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石林步移景换。 峡谷绝壁之险为第二绝:柴埠溪的五大崖口最为险奇。梯子口古老的石级高悬,土家人称为"上天梯"。蛟口岩壁通天,只见蓝天一线,构成"十字天"、"一线天"的绝景。柴埠溪上线每条道路都是在绝壁上悬挂,俯视谷底,只见万丈深渊,令人心跳。 溪谷幽野是第三绝:进入溪谷杜家堡,四周千峰矗立,奇山、奇石、奇树、奇水和古老的土家民居、磨坊浑然一体,林间清泉飞瀑直泻,沟壑溪水时隐时现。观古木荫道,满目清秀;听蝉噪鸟鸣,幽然寂静,赏满山鲜花,心旷神怡;寻溪中奇珍世间奇特。 原始密林是第四绝:峭壁上生长着千年古树黑壳栎,虬枝盘曲,疏影横斜,四季常青,饱经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每一株黑壳栎就是一株天然的盆景。最为珍贵的是第四纪冰川期幸存的古生树种"活化石"珙桐树。林中的"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等数十种名贵药材遍地皆是。灵猴、灵猫、豹、金雕、锦鸡、羚羊等珍稀动物时常出没林间。 柴埠溪是土家族聚居地。在这里可观赏民族建筑吊脚楼、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哭嫁以及跳丧舞、南曲、堂戏等。
据我所知的旅游景点如下:
宋山 昭君村 屈原祠
柴埠溪 中华鲟园 玉泉山
三游洞 晓峰 车溪
峡口风景区 杨家溪漂流 泗溪•竹海泛舟
碧水青山•清江画廊 九畹溪漂流 清凉世界•百里荒
三峡人家风情 ·三峡大坝半日游
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

Ⅲ 三峡水利工程对该区旅游业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旅游业影响浅析
●胡玉厚
胡玉厚: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本文原载《水利规划研究》1989年第1期一、旅游是三峡工程的综合
利用效益之一
长江三峡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三峡旅游线是
目前较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条旅游热线,具有较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是一座多目标开发水资源的宏伟工程,它不仅具有巨大的
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而且对旅游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水
库壅高水位将淹没部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又将形成一些新的景观,增添一
些新的旅游胜地;一方面将淹没搬迁某些现有旅游设施,另一方面又将为旅
游业的发展创造新的良好条件,特别是世界水平的、超大型的三峡工程本身,
具有很大游览价值,将提高三峡旅游线的知名度。会促进旅游效益的提高。
因此,应把旅游纳入三峡工程开发任务之一,对其影响和效益进行探求。
二、三峡工程论证中旅游工作的基本内容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它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这个
规划,一般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旅游客源的测算、旅游服务设施的建
设、旅游机构的设置、旅游效益分析等等诸方面。而且在不同的规划阶段,
有不同深度要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考虑旅游问题,但水利工程中的
旅游工作问题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研究工作,没有成文的规范可遵循,
也无系统的经验可作借鉴。我们通过初步的工作实践,认为水利工程中的旅
游工作,具有水利和旅游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水利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它又是旅游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应包括旅游专业
规划的基本项目和遵循其基本原则,但又不能做到旅游专业规划所要求的深
度,而是具有明显的水利规划特性。这个基本特性应围绕兴建水利工程对发
展旅游事业的影响为中心主题。
发展旅游事业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借以吸引游人前来游览;第二、要有方便的交通,利于游人的来往集散;第
三、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使游人得到舒适的休歇。这三个基本条件中
又以旅游资源为核心。旅游资源的多寡,观赏价值的高低,是吸引旅客的先
决条件,可以说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当然仅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而无方便的交通和适当的旅舍餐馆、商店等等服务设施,旅游业也就发展不
了,旅游效益也无从谈起。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兴建三峡工程对发展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均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三
峡工程目前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建成三峡工程尚有一段年月,有关三峡旅
游线旅游资源的具体开发方案,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等旅游专业性较强的
问题,当留待以后适当阶段,由旅游专业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
在可行性阶段,水利部门能进行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分析论证,兴建三峡工
程对旅游资源有何种影响,初步探索如何因势利导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及旅游的经济效益等内容,至于旅游部门现有设施受淹而须搬迁补偿的问
题,这属于水库移民补偿问题,应另作专题研究。
为了研究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在以往水库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补充
搜集了库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目前经营状况,结合三峡工程蓄水特征,研究
工程建成后对旅游资源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旅游的效益如何。
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简况
三峡大坝将建在西陵峡内三斗坪,大坝正常蓄水位175米,坝上回水可
达重庆,坝下则与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库相衔接,从而形成由宜昌到重庆长达
660 公里的水库区,水库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知名度较高,目
前已具相当旅游价值,而又受三峡工程影响较大的风景名胜有涪陵白鹤粱枯
水题刻、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和三峡峡谷风光。
白鹤粱枯水题刻:白鹤粱是长江与乌江汇合口上游约一公里处纵卧长江
江心的一座天然石粱,只在枯水年份的冬春季节才露出水面,石粱上刻有诗
文163段、石鱼14尾、线刻观音一幅,翔实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
的枯水情况,既是珍贵的水文历史资料,也是当地人民踊跃观览的胜景,民
间有“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每逢石鱼出水,观者如潮。
丰都名山:丰都在我国历史上素有“鬼城”之称,传说人死后魂魄要到
丰都报到,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远播东南亚各地,影响深远。在城东
名山上,有自唐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庙宇殿堂,塑雕的鬼怪神像,构成“鬼
国幽都”的“阴曹地府”,反映出生死回转的迷信色彩。现在剔除迷信的糟
粕,成为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
忠县石宝寨:石宝寨系明末清初兴建的一座木结构塔楼,它以长江岸边
孤耸的玉印山为依托,顺山就势、倚山建楼、直冠山顶。楼分十二层,通高
56m,飞檐绘彩,气势非凡。由于结构独特、建筑灵巧,成为川江旅游线上富
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物,倍受游客赞誉。
云阳张飞庙:与云阳县城隔长江相望的张飞庙,是为纪念三国时蜀汉名
将张飞的,始建于蜀汉末年,以后几经兴废修葺,现存有正殿、结义楼、助
风阁、望云轩、杜鹃亭等,形成了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庙
宇内还珍藏大量文物,是川江旅游线上的著名古迹之一。
雄伟壮丽的三峡: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
全长192公里,整个峡区分为窄宽相间的五段,即瞿塘峡、大宁宽谷、巫峡、
香溪宽谷,西陵峡,各段均有不同特色的风景与名胜。瞿塘峡又名夔峡,自
白帝城到大溪,全长8公里,两岸高山入云,左右对峙悬崖绝壁似刀削斧劈,
峡内急流汹涌,故以雄伟险峻著称,峡口左岸的白帝城临江耸峙,山峦青翠,
山上建有殿、祠、楼、亭等古建筑物。传说中蜀汉皇帝刘备在此托孤,唐宋
以来,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墨客到此游览,咏留了大量诗词,是人们游览三峡
的主要风景点。峡内还有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风箱峡、古栈道、七
道门、凤凰饮泉、犀牛望月等景观。大宁宽谷是自大溪镇到巫山县城长约26
公里的宽谷河段。本段内主要文物与风景有两片。一是“大溪文化”发掘地
大溪镇,经考证是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公社活动
的遗址。一是古巫山县城汇入长江的大宁河、溯河而上有龙门峡、巴雾峡、
滴翠峡,合称小三峡,它风光旖旎,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的赞语。巫
峡自巫山县城起到巴东官渡口,全长约45公里,峡内两岸重峦叠幛、绵延如
屏、奇峰突兀,挺拔秀丽,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屹立其间;在集仙峰下,紧
临江面的绝崖上,有一凹进石壁,刻有题字,此即民间传说的孔明碑。香溪
宽谷是从官渡口到香溪河口,长约47公里,巴东、秭归两县城座落其间。巴
东县城内的秋风亭,是纪念宋朝名相寇准任巴东县令的古建筑物。秭归是我
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香溪河可通汉明妃王昭君的故里,在秭归城街
口上,立着两块石碑,一题“大夫屈原故里”,一题“汉昭君王嫱故里”,
城东有新建的屈原纪念馆。西陵峡长约66公里,除具有峡谷的特色外,以滩
多水急闻名,新滩和号称鬼门关的崆岭滩就分布其间,峡内著名景观有兵书
宝剑,牛肝马肺,黄陵庙和唐僧师徒的石形的灯影峡,以及峡口的三游洞等。
以上所举只是库区内众多风景名胜中之代表,还有一些风景和文物具有
潜在开发价值,将随着建设的发展而得到开发。
四、三峡工程库水位变化特征
三峡工程目前推荐的正常蓄水位为175米(吴淞海拔),防洪限制水位
为145米,每年有30米的升降变化。水库调度的原则一般是每年6月上旬汛
期来临之前,库水位降到145米,10月上旬,汛期过去,水库开始蓄水,10
月底水位升到175米高程。到次年元月,随着天然来水量减少,库水位又逐
渐消落,直到次年6月上旬下降到防洪限制水位。
在未建三峡工程前,川江两岸天然水位涨落,变化也是很大的,例如重
庆约38米,奉节约70米,一般均在45米左右。为了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后对
川江两岸旅游资源的影响,我们比较了五年一遇的洪水年份,三峡库区回水
位比库区沿程天然洪水位抬高的大概数为:三斗坪约104米,秭归约86米,
巴东约74米,巫山约56米,奉节约49米,云阳约44米,万县约40米,忠
县约30米,丰都约25米,涪陵约14米,长寿约3米。
五、三峡工程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浅析
根据三峡工程水位变化情况,对库区和旅游资源业将有多方面的辩证影
响。
1.部分景观将受淹没。
由于三峡大坝壅高了水位,沿水库区有些高程较低的文物和景观将受淹
没,如云阳的张飞庙、巴东的秋风亭、秭归的屈原祠等建筑物,瞿塘峡内的
粉璧墙、古栈道、巫峡中的孔明碑,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牛肝马肺等碑刻
和自然景观。从旅游角度上看,这是一个损失,是不利影响的一个方面,对
类似被完全淹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如张飞庙、
秋风亭、屈原祠将随着县城的搬迁而在新选的适当地点进行重建,并作一定
的发展,使之形成新的旅游点。粉璧墙和孔明碑的石刻,可拓贴拍照,在适
当的崖壁上重新凿刻,或者设法切割下来,运至适当地方建馆陈列展览。兵
书宝剑、牛肝马肺等由岩溶自然形成的景观,也可考虑在适当的岩壁上人工
再塑制。还有涪陵白鹤粱石鱼等枯水题刻,一般年份很难露出水面,三峡建
库后,则永沉水底,对于这项珍贵的文物,也在研究保护方案,有的主张将
刻石切割下来运至适当地点建馆保存;有的主张维持原地不动,将来可建立
水下游览馆。所有这类保护补救措施,有关部门正在作意向性的综合研究。
2.部分风景的景观将起新的变化。
川江原来是滩多水急,险滩如林,舟船航行不仅速度慢,而且有危及安
全之虑。兴建三峡工程后则成带状水库,连同下游的葛洲坝水库,共长约660
公里,水库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有的地段库面宽阔达4公里左右。原来的危礁险滩,沉没水底,奔腾咆啸的急流和泡漩消失了。有的旅游者崇好猎
奇涉险,对于激流险滩的消失,也许感到是一种损失。但是,换来了万顷碧
波的高峡平湖,湖光山色更有情趣。游客们可泛舟湖面,轻歌漫渡,尽情享
受三峡自然风光,不必担心过滩履险的安危。从这种意义上看这种景观的变
化将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白帝城是三峡旅游线上很享盛名的景点,白帝城山头的高程约在230米
左右,连接后山的山凹高程约为 150 米左右。三峡水库蓄水后,凹部淹入
水中。白帝城到奉节的江面将拓宽到400~800米,白帝城下的夔门口拓宽有
限,它将成为扼守夔峡的湖中岛。蔚兰色的湖水,环绕葱郁的山峦,将具有
蓬莱仙岛的韵味。
忠县石宝寨所依附的玉印山,山脚高程为 150~160 米,山顶高程约为
210米,石宝寨寨门高程约 175 米,寨顶高程约 230 米。三峡工程蓄水,玉
印山也变为湖中孤峰,石宝寨塔楼可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加固保护。十二层塔
楼濒临水边,宛如水上浮宫,其景色更为迷人。
3.主要景观特色基本不变。
三峡自然景观的主要特色是山高峰秀,壁陡峡窄水曲回环。兴建三峡工
程后,抬高了几十米的水位,拓宽了江面,对原有高窄峡谷的景观有一些削
弱,但其影响是有限的。如瞿塘峡口两岸陡立的崖壁,崖顶的高程约在150~
350 米之间,水库蓄水到 175 米时,较低的绝壁没入水中,较高的绝壁在水
面上留存的净高度仍有170米之普,当水库消落到较低水位时,净高可达200
米之多,再加上背后赤甲山、白盐山高达1000余米的山峰之衬托,“夔门天
下雄”的气概尚存。再如巫山十二峰海拔高程均在800~1200米之间,三峡
水库蓄水至175米高程时,虽比当地的天然洪水位抬了50~60米,但仅淹及
山脚,相对于高耸的山峦只是很小一点变化。像著名的神女峰高程约为 921
米,剪刀峰约为787米,游人泛舟于峰脚下,离峰顶尚有六七百米之高差,
仍须仰头眺望,幽深秀丽的景色基本不变。三峡河谷是宽窄相间的,三峡水
库蓄水后,在宽谷河段可形成平湖,而在窄谷段由于陡崖夹峙,水面却增宽
有限,岸畔高山连绵,如封似闭,凭目远眺,仍有“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
天”的观感。
4.部分景观安然无恙。
三峡大坝以下有40公里的峡谷河段,不受三峡水库回水影响,已建成葛
洲坝工程抬高水位,虽淹没了航道中的险滩,但对本段内主要景观没有影响,
如灯影峡中唐僧师徒石形像仍高蹲山头,游人乘船仰观,未有任何改变。黄
陵庙却新添水色美景。三峡大坝以上的丰都“鬼城”名山,地势在200米高
程以上,当安然无恙。
5.为开发新的旅游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峡库区有一些山溪性支流小河汇入,这些溪河大都流经崇山峻岭,高
峡深谷,滩多水急,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过去因山水阻隔,交通闭塞,游
人难入,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处女地。近几年来大宁河、香溪虽
得到初步开发,但还是受交通的制约,旅游效益受到限制。三峡水库蓄水后,
库水可顺溪向上伸延,既提供舟楫交通之便,又为奇峰秀岭增加水域山色,
必将促进新的旅游点开发建设。如青石溪可上溯十几公里,两岸山势雄奇。
所谓巫山十二峰,沿江见九峰,其余三峰就深藏在清石溪内,待三峡工程建
成后,可乘小舟游艇,沿溪河库叉而进,曲径通幽,游人将一睹三峰真面目。其它如梅溪、黛溪等都具有开发的潜在价值。已有一定基础的高岚风景区,
因香溪河水位抬高,可行舟通船,将提高它的旅游价值。大宁河回水向上伸
延,将有利于开发上游其它峡谷。
三峡库区有10余座县城,上百个集镇和众多村庄。这些城镇一般建筑较
简陋,旅游服务设施少,也限制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
库区城镇将实行开发性移民建设,其中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开发库区经济的重
要内容。原有的城镇有的要搬迁,有的要改建,市容面貌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旅游服务设施也会得到发展,这就为发展旅游提供了赏心悦目的新环境和物
质基础。
6.三峡工程是引人瞩目的游览对象。
三峡工程规模宏伟,有巍峨的大坝,巨型的船闸,水晶宫般的发电厂房,
高耸的输电钢塔,是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它必将吸引五洲四海的游人。大坝
所建地三斗坪不仅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基地,而且还将是新兴旅游城市,坝上
辽阔的水面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场所,沿岸起伏的山峦,可修建山间别墅,
度假村舍,疗养院和宾馆,从而形成独具一帜的旅游区。
综上所述,兴建三峡工程后库区原有的旅游资源有部分被淹,将采取补
救措施;有的因水域变化而引起景观的美化;有的高高在上,则不受影响;
有的地方可增辟为新的旅游点,影响是多方面的辩证性的,总的趋势是对峡
区主要风光特色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而且因三峡工程的兴建,加快装点山河
的步伐,提高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六、三峡旅游线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是由旅游服务行业、交通运输、商业、轻工业和文
化艺术等行业共同经营的结果。旅游的经济效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旅游的
微观经济效益,即直接经营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旅游的中观经济效益,
即旅游部门的经济效益;三是旅游的宏观经济效益,即旅游业所带动的其它
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三峡旅游线是由许多旅游点连接起来的,它包括的地
域较宽,涉及的行业较多,要详细分析其旅游经济效益,殊非易事;在三峡
工程论证中采用人均旅游费用法,概略分析其趋势。
三峡旅游线目前已有一定的经营水平,每年接待海外游客约5万人,国
内游人尚缺统计数字,每年通过葛洲坝船闸的旅客达250万人次,其中有相
当数量的旅客是专程来游览三峡的。兴建三峡工程将推动三峡旅游业的发
展,有关部门曾根据交通工具、宾馆、旅舍、饭店等设备的发展条件和速度,
设想到2000年时旅游三峡的海外游客将达20万人次,国内游人200万人次,
到2015年分别翻一番,即海外游客40万人次,国内游客400万人次。近几
年来,外国人来华旅游,每人综合费用(包括长途交通、住宿、饮食、游乐、
购物等)低的约100美元、高的约1000余美元。旅游部门预测,到2000年
时,平均每人次达到1000美元。外国来华旅游平均费时12天,若游三峡,
一般要占用六天,据此推算,每位外国客人游三峡的综合费用将为500美元。
2000 年和 2015 年三峡旅游线国际旅游部分可以分别创收外汇 1 亿美元和 2
亿美元,仅按目前外汇牌价兑换,折合人民币为3.71亿元和7.42亿元。我
国人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平均每人次仅40元左右,考虑到三峡旅游景
点很多,许多游人远道而来,历时较长,今后生活改善,费用将会提高,按
每人次 150 元计算,则三峡旅游线国内旅游部分收入在 2000 年可达 1.5 亿元,2015年将达3亿元。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投资少而利润高,根据一般情况,在旅游业营业
总收入中,利润和税金约占30%左右,照此框估,三峡旅游线的纯收益,包
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部分在内,2000年时将达1.56亿元,2015年可达
3.13亿元。

Ⅳ 如何促进长江旅游客运健康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事实上,从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历程走了近30年。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如下,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4个定位,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

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未来区域经济的格局将是沿海、沿边、长江流域同时推进开放、开发,形成东、中、西部一体化发展局面;长江经济带将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轴线,将会成为互动、传递的纽带。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一、国家努力打造长江上游至下游水陆空立体旅游带
现代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中国游轮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游轮度假游、品质游是现代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国家将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行业主管部门和沿江城市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旅游规划和扶持政策,长江游轮旅游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将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游船产业作为旅游业的高端行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长江游船旅游经过30年的发展,不断壮大,是一个有市场、有前景、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具有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市场需求连续性、产业发展延伸性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的完善,蓄水水位达到175米,长江游轮产业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万吨级豪华游轮成为游轮产业的主力军,航线由重庆到上海已畅行无阻,沿途武隆、鬼城、白帝城、三峡及大坝、武当山、黄鹤楼、岳阳楼、庐山,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滕王阁……长江两岸山川秀美、文化灿烂,长江游轮尽可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将成为沿江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服务。长江旅游资源沿长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通过游轮可以串起沿岸自然风光以及人文资源,打造黄金旅游带,比各省市独自发展旅游的效应大得多。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表示,国家旅游局正在打造一条从长江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水陆空立体旅游带。近年来,湘鄂赣皖四省省会围绕"长江经济带,中游四省游"主题进行磋商,四市将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旅游业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长江经济带绿色环保的要求;它的带动能力强,产业链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可以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而且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面临的行政壁垒和其他产业相比偏少,长江沿岸各省市可以通过产品互推、客源互送等方式,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游轮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长江旅游带范围很大,各省市之间、上中下游之间联动发展并不容易,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各地进行协调。如湘鄂赣皖四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四省有国家5A级景区23家,4A级景区近300家,"三大名楼、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享誉中外。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亟须实现区域联动,以更好地发挥引擎功能和纽带作用。随着"武汉共识"的达成和"长沙宣言"的签署,湘鄂赣皖联袂打造长江经济带"中三角"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和频繁。2013年签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旅游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四省要开放和共享旅游市场,整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建设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游轮旅游业将是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低碳特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朝阳产业。从产业角度看,游轮旅游业带动功能更强,旅游消费集行、游、食、住、购、娱于一体,产业链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是拉动内需的先导产业。旅游将成为人口流动和区域交流的纽带,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市可通过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可以在长江流域聚集大量人气,实现游轮、游客、景区、旅行社等产业链互动和城市间的板块互动,游轮旅游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战略重组推动游轮旅游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长江游轮旅游的主题形象、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区域协作都要有利于维护这个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当前,长江流域旅游交通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航空、铁路、陆路、水路交通项目,已经形成快捷、舒适、安全、生态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无障碍旅游已经实现,游船、景点、餐饮、住宿、车辆等一卡通,游客无论从哪里到长江,都买得到游轮票,可在重庆至上海的任何一个游轮港口上下客进行旅游、观光、休闲、探险、探亲、会议、商务等,使长江游轮旅游从线状旅游升级为带状旅游,成为以游轮为基础,整合游轮起始港和航线产品相关景点景区、码头基地、陆上交通、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资源的高端化复合型旅游业态。
目前,由于长江及三峡游船产业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区域分割、景区及配套设施发展较为滞后、旅游企业整合资源能力弱小、游船线路产品缺乏多样化和创新力、沿岸地面接待服务水平不高,使长江游船旅游产业难以形成国际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制约了长江游轮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皇家加勒比海邮轮、歌诗达邮轮、丽星邮轮等国际知名邮轮企业十分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纷纷进驻中国沿海,已选择在上海、天津、海南三亚等地建立邮轮母港或挂靠港。由此可见,中国长江游轮旅游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将面临国外邮轮企业竞争和行业转型的挑战。借助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长江游轮旅游产业通过进行战略重组,围绕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整合长江旅游资源,将有利于推进长江旅游转型升级,打通区域条块分割限制,促进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拉动作用。几点建议:
一要大力推进长江游船船型标准化、大型化,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提升长江游船旅游的生产力水平。要出台相关政策,并充分运用《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政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地方配套资金的运用机制,加快淘汰能耗高、客位数少的游船步伐;积极推进现有船型比选和适应发展需求的标准船型研发工作;增量投入,计划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控制初始投入,到2020年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和系列化的目标;
二要着力优化游船运输生产结构。要结合长江干支流的特点,逐步形成市内夜游轮、重庆到宜昌的三峡支线游船、武汉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支线游船、重庆到上海的长江全揽游等游船产品及长江游船与海上邮轮相对接等不同的生产运输结构,促进长江游船形成专业化运输体系;整合航运企业经营资源,鼓励和引导大型游船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络化的游船生产运输,提高单船效率和效益。
三要优化长江游船码头布局。积极推进上海国际游轮中心、武汉中游国际游轮中心和重庆上游国际游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丰都、巫山、奉节、秭归、荆州、安庆、南京、上海等沿江主要港口游轮码头,使之成为综合性的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并不断推进码头功能旅游化、综合化、配套化。
四要从政策导向上入手。在船舶标准、能耗指标、机型选择、污物排放、轻型环保建材的使用、防污染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长江游船企业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水平,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绿色长江旅游,促进和谐长江建设。
五要更新发展理念。要把长江游船旅游纳入到长江沿岸的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旅游体系建设中,统筹把握长江游船旅游与长江沿岸城市旅游综合体系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游船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和舒适、便捷、个性化的游船旅游公共服务,让长江游船旅游成为客户的满意选择和人民群众喜爱的出行、旅游方式。
六要积极培育长江游船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大长江游船二次消费力度,通过加强引导、系统开发、整体推进、规范管理、政策配套等措施,增加游船二次消费效益贡献。同时还要集中优势资源对长江游船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打通低成本融资渠道,从而实现"一个带动(带动交通、航空、餐饮、住宿等其他旅游产业发展)、三个延伸(实现向景点和旅游接待延伸,向地面旅游业务和码头岸线综合旅游产业延伸,向全程入境自联业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