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旅游业现状
Ⅰ 新疆乌鲁木齐的经历发展的好吗这个城市美不美旅游业发达吗
确实一般,日照时间近12个小时这反倒是我喜欢的一点!经济发展到还可以,必竟国家大力扶持。美不美…怎么说呢,新疆本就气候干燥,每天乌烟瘴气是难免的,绿化到也尽力做了,但…总还是差强人意,先天不足后天怎么补都觉不够!旅游业喀什、伊犁都还不错,至于本市…有两个比较惬意适合避暑的公园,其他也就没什么了!很平庸的一座城市,走过一遭唯一记住的,怕也只是那少数民族身上的淡淡体香了。说白了,这地儿就是,你来了不觉后悔,走了不觉留恋,不来,也没必要遗憾!
Ⅱ 1.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新疆地域面积辽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区域南北疆之分。
优势: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境内有多个少数民族,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六大类型旅游资源新疆都齐备,并在68种基本类型中拥有56种,占全国实体旅游资源类型数量的83%,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因此,新疆被国内外游客誉为“天然博物馆”。沿古代丝绸之路遗址,新疆分布着1座历史文化名城,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万多个寺院庙宇。在天山南北都分布着许多岩画、石人、古墓群、烽火台等历史文化景点,还有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湖、天鹅湖等自然景观,以及29个野生自然动植物保护区,这些特有的自然景观构成新疆的旅游体系。
劣势:
旅游景点分散,又由于地域广阔,所以交通上耽搁时间过长,许多景点的硬件设施不完全,配套设施的不健全限制了旅游消费。导致游客买完门票看看风景扔几个塑料袋就走了。起不到旅游刺激经济的效果。 季节原因也是一大因素,许多景点只限于夏季的几个月而更多时间则无任何游客,可以开发别的项目,比如滑雪之类,当然限于北疆。
建议:
如果是放松心情,首选还是来北疆,气候宜人,瓜果飘香,广阔的草原,森林,湖泊,比干燥古老的城墙,好玩多了,最主要的是,偶们北疆的美眉绝对漂亮呢。。。呵呵……
好了就这么多了,楼主是否满意呢。。。。
最后欢迎你来我们新疆旅游投资。
Ⅲ 新疆旅游业工作前景怎么样
随着 2015 年 7 月全国旅游援疆会议的召开,根据旅游援疆会议精神,各省区市都有责任和义务组织更多游客入疆旅游,掀起“送客入疆”的热潮;积极推动内地的企业、资金与新疆高品位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发新疆旅游产品,推进新疆旅游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人才扶疆。
Ⅳ 谁能提供关于新疆旅游业现状与发展之类的论文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
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网络文库都有!
英文原文最内好用谷歌学术搜容索!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Ⅳ 乌鲁木齐 经济状况
经济建设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鲁木齐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区级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商业一条街、人民路金融一条街、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条街为主要代表、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区。新疆商贸城、中国新疆小商品城、新疆国际大巴扎、华凌、友好百盛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场和大型超市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火车南站、二道桥、中山路、大西门、铁路局等各具特色、初具规模的商业圈,肯德基、普尔斯玛特、世纪金花、百盛、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流通企业落户我市。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4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在西部12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
Ⅵ 新疆生态旅游的现状
新疆生态旅游也就是喀纳斯和那拉提了,都是自然原始景观。
1、喀纳斯景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8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座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80米左右。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湖面还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是有名的“变色湖”。喀纳斯湖呈弯月形,湖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有一个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三道湾的观湖台,是赏湖上落日的最佳地点;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带,大片沼泽湿地与河湾小心滩共存,地形平坦开阔,各种草类与林木共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喀纳斯湖上端,有湖心岛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绿纯净。 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每至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如画。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有兽类39种,鸟类11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昆虫类300多种。喀纳斯湖水中生长的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阿尔泰鲟、西伯利亚斜鳊等珍稀鱼类。特别是哲罗鲑,体长可达2-3米,重达百十公斤,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湖怪。
2、那拉提景区,位于新疆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在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有“人间天堂”之美称。该景区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在88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可谓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大自然的恩赐,使其形成了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植被丰富的天然地貌。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她以特有原始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天山深处一道宛如立体画卷般的风景长廊。那拉提景区内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白然环境,使之成为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那拉提风景区是伊犁州旅游的龙头景区,新疆著名景区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风景区,2004年初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6月,景区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10月被评定为全国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12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风景区。
转载 新疆中国旅行社旅游服务栏目 http://www.xj5678.com/article/article.php?articleid=230
Ⅶ 旅游在新疆的发展情况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与前景分析》
新疆旅游业走到今日,已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产业的效应已凸显出来,对交通、民航、餐饮等的拉动非常大。行业管理也日见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整体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客源市场在相对稳定的同时趋于科学合理。可以说新疆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良好的发展时期,正由发展期向稳定的成熟期过渡,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进入成熟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旅游必须成为产业,而不能是仅培育旅游目的地
整个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少是作为一个产业已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区(点)在主观和客观上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去追求游客数门票收入而忽略了其应有的产业作用。所谓能成为产业,首先看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力,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对区域经济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和积极影响越大说明其产业越成熟。因此,旅游产业必须努力和必须具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产业,也才能证明其成熟的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新疆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正确的,终将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进程不平衡,对产业作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景区布局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是气候、环境、区位等客观原因所致,还好理解,也能调整过来。但有些景区(点)在主观上就不清楚目的地和产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而片面的去追求简单的游客数和旅游产品回报,从投资建设到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都独立地去看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例如对当地农牧民增收,拉动交通、餐饮等的作用。使得自己利益短时间得到回报而对产业的形成起到负作用,反倒影响整个景区甚至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示:作为旅游产业的每一位决策领导、策划专家到投资商都应注意并努力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去为区域经济做贡献,并将其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同样只有做成产业也才有长效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简单地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去做,那样就失去发展旅游的深远意义。希望有些景区(点)在这方面应予注意把握好,努力将旅游向产业化去发展。
二、旅游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符,造成所产生的效应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旅游确实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特别在新疆景区面积普遍都大,这也是新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的西域风格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景区总量大、类型多是难得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投资开发特别是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难度,要想使整个景区都能让游客快捷、安全的游览,那么,道路建设就得全部到位,也就加大了投资量。此时,也就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不能因景区量大而跟不上投入,前者,会影响整个景区的发展,造成滞后发展。后者,全靠资金的夯填,规模短时间内膨胀,一些矛盾不合理和问题会在日后使用中暴露出来。同时,产出与投入相比远不如前者,反倒让人失望。
例如:有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而某些景区目前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达十多个亿,投入比为几十比一或百分之几,而旅游综合经济产出比则为几比一相对而言反倒投入少的景区产出比要远远高出投入大的景区,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项目其科学性、合理性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在今后随着发展,这些用巨资打造的景区设施还能满足需要吗?据了解现在这类问题已出现。
某景区一条投资8000多万的观光道因没有考虑车流量增加的因素,才使用了两年现已明显反映出路面不够宽,不仅满足不了使用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提示:投入过大过急既不能实现应有的回报也不一定科学合理,而那些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有时间去研究思考和完善的景区,加上对景区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好的回报率而且也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值得研究并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防止有限资金使用不当和再出现投资偏差问题。
三、客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是成熟期前期表现
随着几年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全面打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下降,说明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进入稳定成熟期。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增幅降至较低点后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游客数,之后游客量持续较长稳定时间,完全进入成熟期,但保持一个较大的游客基数。2006年全国旅游人数1.8亿人次(含出境游),其中新疆游客1700万人次约占到10%,已占较大的份额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几位。新疆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资源已开发,基本搭建起利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平台。随着西藏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和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的增长空间已不太大。快速增长的重点将转移,这属于正常的,要客观正确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认为游客增幅下降就是旅游市场滑坡或新疆旅游出现什么问题,而是说明这一现象是成熟期到来前的预告。
此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和策略。首先抓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组合,设计更科学的线路以最大的努力去增加吸引力,再者就是把现有的景区做精做细,使其有"永葆青春"的活力。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现在景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开发还能基本满足现在游客的观赏和欣赏要求。随着游客的消费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得有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亮点和灵魂开发出来,不能仅限于当代各民族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演绎上,要挖掘历史的文化。例如: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塞种人、乌孙人古墓的发掘来作学术研究,考证3000多年到2500年间这片草原曾经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进而佐证那拉提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西亚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就能使景区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和灵魂,同时,通过考古同样证明几千年来中原与西域有着紧密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好的意义。同时,要抓好生态的呵护工作,新疆旅游的主体还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因此,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今后不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应将投资方向调整到对生态的保护和植被质量的提高以及污染治理上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这种方式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也是做精品的前提。其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培训,今后各经营者要明白只有靠服务质量去取胜。还有就是仍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尽力保证今后客源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让进入成熟期的游客能保持更长的时期。
前面所说的新疆旅游业所进入成熟期仅仅是指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上,但在产业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包括怎样提高人均消费,怎样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怎样开发下游产品等方面均是今后要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战略应有一个调整,应从过去重开发和市场营销转移到打造精品和完善产业上来,引导投资流向项目的完善和内容的特色上和文化的挖掘上来,让政策能倾向于如何拉长产业链和增加覆盖面上来,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才能使旅游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下去。
Ⅷ 乌鲁木齐的现状
乌鲁木齐交通运输现状
http://bbs.soxj.com/dispbbs.asp?boardid=3&id=26992
乌鲁木齐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http://www.xjsw.gov.cn/html/zsyz/zxcy/2006/08/09/109-672428.html
乌鲁木齐市民间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http://www.ulmqtj.gov.cn/stats_info/stats_info_html/tjfx/200629172756.htm
资料来源: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E%DA%C2%B3%C4%BE%C6%EB%B5%C4%CF%D6%D7%B4&pn=0&cl=3
Ⅸ 当今新疆旅游业会成什么方向发展
改观串线旅游现状,深化产品,打造多个著名旅游目的地;
克服冬季旅游短板,全力出击打造世界级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Ⅹ 乌鲁木齐的经济概况
乌鲁木齐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8.1:60.7。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出口总额72.17亿美元,增长12.8%;进口总额10.68亿美元,下降23.6%。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农业产值23.45亿元,增长2.54%;林业产值1.48亿元,增长52.05%;畜牧业产值21.42亿元,增长7.94%;渔业产值0.87亿元,增长2.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4亿元,增长13.76%。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29.14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3.73亿元,增长19.4%;畜牧业产值22.70亿元,增长6.6%;渔业产值0.96亿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0亿元,增长25.9%。
201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3.84亿元,增长2.9%;畜牧业产值24.98亿元,增长10.0%;渔业产值0.94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4亿元,增长17.6%。 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建材、医药、食品、轻工业、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8.8%。康师傅、可口可乐、阿尔卡特、SK、嘉里大通、大众、威立雅、惠普、西门子、韩国韩华、丹麦LM、丰田、意大利索克瑟姆、嘉士伯、统一、韩国大宇、汉莎航空、日本积水化学、法国液化空气等等,已有越来越多的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乌鲁木齐。
2012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49,比上年下降18.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4.52%,总资产贡献率为12.35%。
2013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9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全部工业中,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489.30亿元,增长21.8%;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04.70亿元,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98.05亿元,比上年下降6.9%;实现利润137.96亿元,下降11.1%。
2014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在全部工业中,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增长20%;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4.4%。在全部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3.0%;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增长6.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7%,其中:轻工业为93.0%,重工业为97.0%。 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类口岸,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已成为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乌鲁木齐依托周边八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
乌鲁木齐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0.7%。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90余家,乌鲁木齐五星级酒店15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一批国际著名品牌相继落户乌鲁木齐提升了商业业态。2013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乌鲁木齐名列31个金融中心城市第26名。
201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201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1.57万人次,下降10.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4.57亿元,下降0.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84亿元,下降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2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200家,全年保费收入10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主要银行国内银行东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昆仑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天山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