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旅游业的现状及前景
⑴ 福建省旅游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论文
提纲给你,自己组织下吧~
优点,地大物博,景点多,历史悠久.人多,所以客源丰富
缺点,服务根不上,环保意识差,对很多景点的保护维修做得差.各检查监督机构的工作配合的不好,使得很多时候,投诉也是白投诉.没人管.
景点:
厦门鼓浪屿 福建武夷山 永定土楼 三明泰宁大金湖 厦门园博苑
福州平潭岛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泉州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 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 福州十八重溪
漳州东山岛 福州青云山 太姥山风景区 莆田湄州岛
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 泉州清源山 福州千江月休闲农场 福州鼓山 厦门天竺山
2002年,福建接待旅游总人数4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4亿元。今年春节旅游黄金周,全省接待游客272 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福建对台湾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去年
旅闽台胞达57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台胞游客总量的14.4 %,占福建入境游客的30.3%,至此,福建14年共接待台胞游客491万人次,成为台湾游客进入祖国大陆的开放口岸和中转站。
根据福建旅游发展10年规划,福建将以“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的旅游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旅游业,争取明年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至2010年基本形成与粤港澳旅游区、江浙沪旅游区紧密联结的闽台旅游合作区,成为全国旅游强省。
今后数年,福建将集中建设福州、厦门、武夷山三大旅游中心,大力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深度开发 “闽南金三角”、“闽北绿三角”、闽中商务休闲文化、闽东山海风光、闽西客家文化“红色之旅”等五大旅游区,精心打造武夷山“双世遗”、厦门鼓浪屿海滨风光、湄洲妈祖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闽东畲族风情、漳州国家地质公园、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泰宁大金湖山水文化等九大旅游精品工程,全面推出名山胜水、滨海度假、宗教朝圣、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红色摇篮、茶乡品茗、生态寻幽、体育探险等9条精品旅游线路.
旅游存在的不足
1、部分民俗户接待能力不足
淡旺季分明;接待能力不足;设施资源浪费,是我区部分民俗户存在的问题。据调研,我区部分民俗户半年旺,半年闲。每年的4-10月是民俗户的旺季,而此外大约半年的时间里,部分民俗户处于“休工”状态。资料显示,我区民俗淡旺季游客量变化很大,均存在不同程度资源浪费情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区民俗旅游在原有基础上,应不断采取有利措施,使我区民俗旅游取得更好成效,促进农民增收。
2、品牌效应不够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质量的代言人,是消费者认可度的标识。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区农产品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累计注册农产品品牌100个,几乎涵盖了所有农产品种类,可谓数量不少。但是,我们的优质品牌并不多,没有像大兴西瓜、平谷大桃、怀柔板栗等等这样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牌。全国驰名商标至今依然是空白,北京市著名商标仅有卓宸、靠山居、金北联3个。并且,同一种产品多个品牌,各自为战、缺乏整合,存在“多、乱、杂”现象。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京郊山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在数量和结构上都不符合旅游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特别在知识结构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我区为例,虽然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但高中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由于山区旅游系统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仅影响了山区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而且制约着山区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为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争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建立山区旅游教育基地,根据实际需要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旅游人才,并切实抓好目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使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达到地区先进水平。
4、民俗旅游特色不足
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切勿舍本求末。保持村镇的原始风貌以及当地民间传统风情、淳朴厚道的秉性,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国际旅游人类学专家认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朴典雅的模样;如果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有传统的文化,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⑵ 莆田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
现状:莆田城,农村城,在莆田的外地同学都是这么看的,城建没规划,城市到处乱七八糟,垃圾漫天飞,大煞风景。存在很多城中村,街道也就步行街300M,其他都叫不上街,经济排名后几位,发展速度还比不上龙岩,虽然夹在省会福州跟泉州之间,占尽天时地利,可就是发展不起来,个人认为完全是领导官员造成的。
发展:03年时几乎没有一座高层建筑,现在满地高楼拔地而起,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引进重点项目LNG(液化天然气),可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只要肯努力,很快就可以咬住泉州的尾巴,再赶上福州的。莆田人在外地“漂”的人几乎遍及整个中国,而且做得不错的也很多,这一部分人资金雄厚,莆田急需引进这一批资金,但重要的是莆田还需首先作足工夫,只要发展了,这些人当然也就都回家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一心关心莆田发展的男女同胞们来此交流。
⑶ 请教 福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文献综述如何写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⑷ 旅游业现在前景怎么样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
现在的行情还不错,人们只要具备了旅游的三要素就会出去旅游(1、可自由支配的金钱;2、连续的闲暇时间;3、旅游动机。)所以,依据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现状还是不错的。
旅游业的未来行情不好说,因为它是第三产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政局的稳定情况;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家政策……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国民收入产业,可以说是个很不错的行业。所以,旅游业现在及未来的行情还是很乐观的。
⑸ 莆田这座城市的详细资料(历史、现状、人文地理、经济面貌…)
我是莆田人。我把我知道的告诉你。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 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莆田建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市二十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5.4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建成了一大批水利 、电力、通讯、路网等项目,开通了高速公路,开辟了国家一类对外口岸湄洲湾秀屿港,构建了以湄洲湾火电厂、福建LNG工程秀屿接收站、 燃气电厂、福建抽水蓄能电站、南日石城风力发电场等为代表的能源供应中心雏形。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福厦铁路莆田段、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湄洲湾多用途码头等总投资180多亿元的95个重大项目。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田径之乡、篮球城市、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摄影之乡等荣誉称号。
气候特征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又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点。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本市气候的一个特征。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
特产资源
莆田市地理环境优越,特产资源丰富,诸如“四大”名果、兴化米粉、松花皮蛋、风味名菜等等名优稀特产品,构成了莆田独有的特产资源。
“四大”名果指龙眼、荔枝、枇杷、蜜柚。龙眼学名桂元,品种繁多,以“水南”为最,其果肉洁白如冰,纯甜无酸,系“果中之王”;“白核龙眼”亦称“无核龙眼”,其色乳白,质地柔软,鲜嫩爽口,味甜如蜜,亦是世上稀有良种。龙眼除鲜食外,还可整粒焙制成“桂元干”,成为滋补佳品。明代宋珏赋诗赞龙眼:“外裹黄金色,中怀白玉肤,壁破皆走盘,颗颗夜明珠”。兴化荔枝曾作为贡品,誉满华夏,其中“陈紫”荔枝皮呈鲜紫,肉淡黄色,细脆多汁,味道香甜,焦核(小核)率达95%,是荔枝品种中之良品。荔枝不但鲜食,还可整粒焙制成荔枝干,鲜味犹存,远销海内外。兴化枇杷与江苏、浙江等地所产之枇杷齐名,驰誉全国。枇杷品种品系及单株多达50多种,尤以常太镇的“解放钟”为最,其果形如古钟而得名,果皮黄里透红,果肉脆嫩,汁多味甜。还有“白梨”枇杷,其果皮薄色白,肉质细嫩,入口融化无渣,味道清甜,也是枇杷中之精品。蜜柚又名“文旦柚”,产于仙游县度尾镇。此柚是经过150多年的存优汰劣精心培育而成的良种,具有树势壮茂,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等特点,每年中秋后成熟。果重一般在500克-1500克左右,果肉细嫩无籽,香甜适口,生津止渴,又称无籽蜜柚,1983年被认定为省级优良品种之一。兴化米粉自北宋以来,一直成为莆田的著名特产,誉满华夏。兴化米粉采用特等大米精制而成,现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细米粉和粗米粉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条细如丝,洁白如银,富于韧性,质佳味美,煮、炒、炸皆可,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该产品耐储藏,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和宴请宾客的珍品,畅销海内外。“白鹭”牌兴化银丝米粉,曾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
松花皮蛋以仙游县大济为最,具有弹性好、松花多、香味浓、色泽光滑、含铅量少、无苦无辣之特点,并有降低血压、促进消化等作用。大济松花皮蛋质量上乘,好蛋率达99.4%,被评为全国第一,荣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同时被评为优秀出口产品,誉满香港、美国等海外市场。
地方特色
莆田市的风味名菜与悠久的历史相承,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且品种繁多,主要的有久负盛名的炒米粉、“荔枝肉”、焖豆腐、跳鱼穿豆腐、干咩(焖)羊肉、蛋白扁食等等。这些风味名菜质优物美,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均有考究,尤重于“味”,故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谚。许多风味名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为特色,又以清鲜淡雅、略带甜味见长。各种菜肴还讲究题目、内容和含义。每道风味名菜,往往都带有一个吉祥的寓意或美妙的故事,令人品味无穷。在烹调技术上,炸、蒸、烧、卤、炒等技艺精湛独到。各种技艺菜和拼盘,巧夺天工,运用堆、摆、刻、雕、塑等艺术手法,以食物的天然色彩进行美化制作,各种花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情趣盎然,深受四方食客的欢迎。近年来,为纪念海神妈祖圣迹,莆田市烹调技师王文基根据古老的生活习惯和妈祖的传说,利用本地丰富的菜肴原料,别出心裁精心制作出色、香、味、形具佳,并带有宫廷菜系神秘色彩的十二道“妈祖宴菜”,于1987年妈祖升天一千周年纪念日活动时正式定名开宴,备受海内外佳宾的赞誉。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概况
这里,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曾吟诗道:“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湄洲岛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终生未嫁。生前她兰心慧质,聪明好学,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后人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屿峰上为她建祠立庙,这便是妈祖信仰的由来。站在湄洲祖庙山巅,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妈祖祖庙巍峨壮观;那巍然屹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雍容慈祥,是一尊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妈祖精魂,古今外中无处不在。妈祖信仰在台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台湾妈祖宫庙有1500多座,信众达1600多万人。九十年代以来,湄洲岛每年接待境内外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近10万人次,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每年妈祖诞辰和妈祖升天节日期间,朝圣旅游活动盛况空前,正所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
1988年6月,湄洲岛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4月,设立台胞专项旅游落地签证,同年10月,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从此,台胞朝圣络绎不绝,旅游度假方兴未艾。十多年来,湄洲岛的开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现已建成妈祖祖庙、鹅尾山、黄金沙滩、莲池沙滩、日纹石景等景区,贯岛环岛公路、轮渡码头、3000吨级对台客运码头、跨海供电供水、通信、绿化等50多项基础设施以及可提供接待床位1600多个的星级酒店、宾馆和商场、娱乐中心等服务接待设施,使湄洲岛日益成为著名的妈祖文化朝圣中心和东南沿海旅游度假胜地。这里风景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绿化百佳县区、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全省十佳环境优美县区;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来此可扮妈祖妆、吃妈祖宴、品妈祖圣水,可观澜日出、渔舟唱晚,祈一帆风顺;这里盛产海鲜,可尽享海边垂钓、海鲜美食、海滨度假之乐趣。
新世纪的妈祖故里——湄洲岛,海峡西岸一颗正在崛起的海上明珠!
⑹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