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旅游职业道德

旅游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员工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它即是每个旅游工
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又是人们评价和判断每个旅游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

『贰』 旅游者在旅游中存在哪些道德问题

旅旅游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爱国爱企 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二、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三、清洁端庄 文明礼貌 耐心细致 优质服务。四、一视同仁 不卑不亢 自尊自强
五、遵纪守法 公私分明 廉洁奉公。六、诚实善良 公平守信。七、团结服从 顾全大局
八、好学向上 不断进取 钻研业务。(记住)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是指每位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评价和判断每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
1996年11 月20日,国家旅游局决定制定《关于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并提出了旅游局决定一线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爱企 自尊自强
遵纪守法 敬业爱岗
公私分明 诚实善良
克勤克俭 宾客至上
热情大度 清洁端庄
一视同仁 不卑不亢
耐心细致 文明礼貌
团结服从 大局不忘
优质服务 好学向上
一、爱国爱企 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
旅游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爱国爱企 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道德责任和道德主务的体现。敬业爱岗就是指敬重所从事的旅游服务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指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国爱企、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旅游职业道德体系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规范。
(二)爱国爱企、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职业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正确认识旅游业,热爱旅游服务工作,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二、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
我国旅游业的指导方针是“友谊为上,经济受益”。要使这一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就必须做到旅游职业道德中最具特色的道德规范——热情友好,宾客至上。
(一)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道德含义
热情友好既是一种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我国古代人民热情好客的道德情感的体现。朋友,是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人,实质上体现出一种友谊。热情友好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受,它是建立在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道德义务和道德价值的认识基础之上,在服务中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旅游者。
宾客至上是旅游从业人员应尽的职业责任和道德义务
我国旅游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也就是说,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所以,充分满足宾客需要,既是服务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归宿点。
(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职业要求
树立“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服务观念
处理好利益关系,把宾客放在首位。宾客至上是正确处理客和我关系,时时处处把宾客放在首位,体现出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
1、宾客是旅游业“真正的主人”。旅游业建立并发展的根据是有各种需求的旅游者。从这个意义讲,旅游者付款购买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此外,旅游者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利益得到维护。把宾客放在首位这是客观存在的,否则旅游业不可能生存。
2、要在日常接待中,时时处处履行宾客至上,热情友好的道德规范。要达到高水平服务就必须通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逐渐积累。在工作顺利时,客人满意时热情友好;特别是在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更要求克制自己的情绪,顾全大局,处理好客我关系。
3、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把旅游者当做朋友、宾客,更应当作亲人。道德情绪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在长时间的繁琐的服务活动中,在遇到困难时或旅游者投诉时,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理智的情绪,做好旅游服务工作。
三、清洁端庄 文明礼貌 耐心细致 优质服务
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旅游业最重要和最具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业务要求。
(一)清洁端庄、文明礼貌 耐心细致 优质服务的道德含义
1、清洁端庄、文明礼貌的道德含义
清洁端庄、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规范。又是旅游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礼貌:是人们在日常交往时,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物为规范。它对人们交往时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诚恳、谦恭、和善、有分寸,做到待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
从交往活动的仪式看,礼仪是指在较大隆重的场合,为表示敬重和友好而举行的规范化的程式化的仪式。
在人际交往时,特别是提供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礼节、礼仪,讲究文明礼貌,必须注意施礼原则:“以我为主,尊重他人”,施礼过程中,以中国的礼节、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在此前提下,当我们的礼节、礼仪,能表示对宾客的敬重和友好,做到尊重他人;“不卑不亢,讲自尊、尊严,讲人格、国格,做到交往的相互尊重。
2、细致耐心、优质服务的道德含义
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者审间最基本的关系就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是旅游业的宗旨。
“优质服务”作为服务行业共同性的规范,是旅游业职业义务的集中体同,是旅游从业务人员最重要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二)清洁端庄、文明礼貌、细致 耐心、优质服务的职业的要求:
1、尊重他人,真诚待人是优质服务的基本求。
2、礼貌服务是真诚待客的外在表现。
3、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优质服务。
(1)标准化服务是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础。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旅游业服务标准化,就是对旅游职业活动中重复性的事物和要领通过制度、发布和实施,使之达到统一,以使旅游者获得无差别的、同一水准的标准化服务,以获得最佳效益的一种活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服务质量》GB/T15971—1995就是导游服务标准化服务的依据。
(2)个性化服务是使宾客满意的服务。
个性服务是根据宾客不同的个性需求,对每一位不同的宾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即个性服务。它包括:到家服务、延伸服务、微笑服务和情感服务。
到家服务,就是根据服务程序与标准,不仅服务要到位,还要到家,即超出客人的期望值的额外服务。
延伸服务,就是根据宾客的个性需要,在满足其服务标准需要之外,将服务内容延伸。因为对于旅游服务企业而言,不可能应付种种需求的完备的标准;面对宾客而言,他们需要旅游企业满足 他各种需求,包括一些特殊需求。如有些旅游企业组织的灵活服务、细致服务、癖好服务、意外服务、自选服务和庶务服务等就是满足宾客的个性需要。
微笑服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通过真诚欢迎的象征。微笑是旅游者感情的需要;是给旅游者以亲切感;微笑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微笑是旅游从业对自已职业的价值的肯定。旅游业的微笑服务是重要的,我们更应该倡导“素质服务”和“知识服务”,把真诚的微笑与导游员的良好素质,广博的旅游知识相结合,这种服务是真正的“超值服务”。
情感服务,就是指旅游服务不仅要满足宾客的物质需求,而且在服务过程中强调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者的情感投入,强调服务的人性化,用心、用情为宾客服务。
四、一视同仁 不卑不亢 自尊自强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自尊自强是旅游职来活动中,旅游从业人员表现出的道德情感和处理客我关系时的道德行为,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国格、人格的体现,是受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展示,是旅游职业道德的重要道德规范。
(一)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自尊自强的道德含义
1、自尊的道德含义
自尊是表示人们自已尊重、维护自已的尊严和人格的道德概念。自尊表珊的是个体或群体的自我意识,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自强是一种道德情感,指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所产生的信任感。
2、不卑不亢的道德含义
不卑不亢是爱国主义和国格、人格的具体体同。不卑,就是不自卑;不亢,就是不高傲。在接待旅游者过程中,既做到尊重宾客,热情友好、谦虚谨慎、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又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体现出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3、一视同仁的道德含义
一视同仁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体现。一视,就是一样看待;同仁,就是同样仁爱。一视同仁是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任何旅游者面前不分厚薄,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全现出职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一视同仁、不卑不亢的核心是平等。旅游从业人中员与旅游者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强调不卑不亢,一是要反对民族自卑感,二是要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强调一视同仁,要反对以貌取人、以消费高低取人,反对以钱多少分贵贱、厚此薄彼,要以同样的态度和应该达到的服务水准对待任何客人,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周到细致地服务。
(二)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自尊自强的职业要求:
1、自尊自强的要求
旅游从业人员的自尊产生于自我尊重和自信,对自身有正确的评价,对自身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有自尊的旅游工作者,必须做到自重、自爱、知信。
自重是指一个人注意自己的言而有信行,检点自已的行为,重视自已的人格的尊严,是提倡和肯定的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自爱是指爱惜自已的身体、人格和名誉。自爱的人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管护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表现自重,不随波逐流,不自轻自贱;要在社会利益同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能维护整体利益,舍弃个人利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在学习上刻苦,工作中努力认真,珍惜自已的名誉和人格,
使自身不断完善。
自信是指坚信自已的能力和力量,自已相信自己的一种信任情感。一个有自信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工作中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在工作中有主动性积极性,使自已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信心,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达到理想的目标。
2、不卑不亢的要求
谦虚谨慎,但不妄自菲薄。
谦虚,是谦逊虚心,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谨慎,是作风严谨经致,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慎重不心。
妄自菲薄,一般表为思想上不上进,精神上萎靡不振,行动上畏缩不前;甚至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过份轻视自已,缺乏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没有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现。
学习先进,但不盲目崇洋。热爱祖国,但不妄自尊大。
3、一视同仁的要求
一视同仁集中体现在平等观念,体现对人格和尊重。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中要做到“六个一样”和“六个照顾”。
(1)旅游服务工作中的“六个一样”是:
高低一样。即对高消费客人和低消费客人一样看待,不能重“高”轻“低”。
内外一样。即对国内客人和境外客人一样看待。
华洋一样。即对华人客人(包括华侨、我籍华人和港、澳、以客人)外国客人一样看待。
东西一样。即对东方国家(指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指发达国家)客人一样看待,不能重“西”轻“东”。
黑白一样。即对黑种人客人和白种人客人一样看待,不能重“白”轻“黑”。
新老一样。即对新来的(第一次来本地旅游者)客人和老(回头客)客人一样看待。
(2)旅游服务工作中做到“六个照顾”:
提出一视同仁做到“六个一样”并不是在具体服务工作中有分先后、不分内外、不分档次。在同等条件下,还必须做到“六个照顾”:
照顾先来的客人;
照顾外客和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客人;
照顾贵宾和高消费客人;
照顾黑人和少数民族客人;
照顾常住客人和老客人;
照顾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客人。

『叁』 何谓旅游职业道德精神

旅游职业道德精神,那就是在旅游过程当中所应该追寻的旅游,当旅游的准则不不违背旅游的相关要求,遵守旅行过程当中的每一项规定,不乱涂乱画不不不,毁坏文物

『肆』 旅游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一、抄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心尽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三、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游览、参观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讯,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

『伍』 旅游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旅游来职业道德的基本源要求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心尽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三、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游览、参观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讯,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

『陆』 旅游中存在哪些道德问题

孔家店之兴衰 “孔家店”作为一种比喻,是指儒家的是思想体系。在独尊儒术的封建时代,“经营”儒家思想的店堂,主要有三套系统:一是太学或称国学系统,二是书院系统,三是孔庙系统。他们的存亡,是“孔家店”兴衰的标志。国学的兴盛 据儒者说,孔子以前,是学在官府。而且三代时,学校完备,教育成效卓著;人们都循礼守法,几乎无人犯罪。只是周末世衰,才出现了孔子等私人讲学。 汉代以后,国家的学校屡有变迁,学生数目也时多时少。大约单是国家办学不能满足需要,晋代的官员就已经在地方兴办学校。大将谢石、儒者曹思文都建议在郡县办学,但未及实行。北魏时期,由朝廷下令,在地方兴办学校。将郡分为大、次、中、小四等,其学生名额依次为一百、八十、六十、四十。覆盖全国的儒学教育系统全面建立起来。经过隋唐宋明,这一系统发展得更加完备。不仅府、州、县有学,驻军的卫所也建学,里社也建学。《明史·选举志》描述明代学校教育的盛况说: 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 唐代国学中,最多时有八千人,周边国家,都有弟子到长安求学。其盛况被认为是“古昔未之有”(《旧唐书·儒学传》)。而明代的儒学,又为唐宋所不及。据《明史·选举志》统计,学校仅教官就四千二百人,学生数量则难以统计。 清代儒学,基本上沿袭明制。由于人口增多,其盛况就更过以往。书院的兴盛 私人讲学之风至少开始于孔子或者孔子时代,汉代在太学极盛时期,私人讲学之风也极盛。正史所载,私人所收学生,动辄也有千人甚至二三千人之多。此后的隋唐宋明时期,私人讲学之风也长盛不衰。 然而书院之设,却不由私人而来。据笔者所查,正史所载,“书院”最早为唐玄宗所建,本是整理书籍的机构,并且是建在宫中,后来才演变为讲学的场所。其后书院也大多由国家官员兴办,书院的经费也大多由国家承担。所以是国学之旁的、国家的教育机构。 宋代书院已很兴盛,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至今仍然名闻遐迩。到了明代,所谓“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清史稿·儒林一》)。由于书院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曾遭到当时执政者魏忠贤之流的禁毁。其中尤以首善书院和东林书院被毁事件震动巨大。 清朝初年,在广建学校的同时,书院也得到了恢复。“各省书院之设,辅学校所不及。初于省会设之。世祖颁给帑金,风励天下。厥后府、州、县次第建立。”作为国家兴办的第二教育系统,在为国家育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儒学浸衰,教官不举其职,所赖以造士者,独在书院。”(《清史稿·选举一》)此处所论或许有所夸大,但书院对于清代教育起了很大作用,则没有异议。 学校也好,书院也好,是国家设置的。独尊儒术的国家,也就是学校和书院的主宰,或者说,是孔家店的经营者和掌门人。但是后来,经营者自己感到,这个店无法开下去了。国学和书院的倒闭 鸦片战争之后,师夷制夷之策深入人心。先是购买洋枪洋炮,后来就是办洋务,包括开办学堂。学堂起初数量少,规模也不大,不足以和原来的学校、书院抗衡。但是时势迫使人们改变着自己的主张: 自甲午一役,丧师辱国,列强群起。攘夺权利,国势益岌岌。朝野志士,恍然于向者变法之不得其本,侍郎李端棻、主事康有为等,均条议推广学堂。(《清史稿·选举二》) 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光绪皇帝下令各直省督抚,“将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之学校”,“各书院经费,尽数提作学堂经费”(同上)。书院作为旧教育制度的重要基地,首先遭到了废弃。 戊戌变法失败了,这道命令的实行情况当不是很妙。但是,此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是更大的灾难:“未及,八月政变。由旧党把持朝局,卒酿成庚子之祸。”这时候,镇压了变法而“把持朝局”的“旧党”自己要变法了。首先是袁世凯,要求恢复新式学校。此后就是“两宫回銮。以创痛巨深,力求改革”(《清史稿·选举二》)。是所谓“庚子之祸”,使那些“旧党”也感到了深切的“创痛”。于是“回銮”之初,就下令“切实举办”那被他们毁掉的、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 然而数年之间,新式学堂的兴办并不顺利,不少人在观望。这时,孔家店的经营者意识到,新学堂的兴办不顺,是因为孔家店的存在。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上书: 科举一时日不停,士人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相率观望……如再迟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求。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清史稿·选举二》) 国家的危机,日甚一日。为了迅速造就人才,他们建议“宸衷独断,立罢科举”。第二年,即1906年(丙午年),朝廷下诏,“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于是沿袭千余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刬除”。 由于科举不再是进身之阶,儒家的经史也就无人问津,原来的国学也就和科举同时被废了: 三十一年,监臣奏于南学添设科学,未几,裁国子监,并设学部。……而太学遂与科举并废云。(《清史稿·选举一》) 《清史稿》的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大关键”: 嗣后学校日渐推广,学术思想因之变迁,此其大关键也。(《清史稿·选举二》) 书院和国学倒闭之后,孔家店还有孔庙一个分店,作为国家精神的象征。与此相关,新的学堂里还要尊孔读经,作为“立国的基础”。然而,辛亥革命爆发了,新的共和国不祭天,也不祭孔。庄严神圣的天坛不久辟为人民公园,孔庙则被改成新式学校或兵营。在一段时期里,由孔教会诸公所办的各种杂志,不断报道孔庙被废的消息和对此千年巨变的哀悼。他们指责新人物对孔庙“扫穴犁庭,唯恐不尽”;“毁拆圣庙”,“举国若狂”。使孔庙“荆棘弗剪,榛莽塞途”,“至以黉舍为驻兵之地,泮水为饮马之池”。文庙之中,“兵队杂居,学生寄宿。甚或改作新剧团,演唱戏剧;或占为女学校,晒晾秽污。触目伤心,令人垂涕”。出巡所见,“各县孔庙,类皆頖壁荒凉,门庭污秽。鞠学宫为茂草,委礼器于荆榛。甚或窭乞栖迟,牧樵游憩”(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当年张之洞作《劝学篇》,主张将十分之七的佛寺道观都改作学堂;康有为变法,更要求将所有淫祀庙宇包括寺观都改作孔庙。戊戌变法之中,这些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然而现在,同样的命运又落到了孔庙头上。孔家店的最后一座分店由于无人经营而自动倒闭了。现存几座孔庙,不过是幸存者。而且也不再是祭祀的庙堂,而成了文物,成了旅游的场所。反思 如果把国学、书院和孔庙分别比喻为孔家店的三个分店,则其中两个分店是自己倒闭的,一个是遭人废弃的,都不是别人打倒的。倒闭的原因,不仅是经营不善,而且是内容的陈旧,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儒术的功能,虽然今天可以说它是道德渊薮,思想源泉,但当时之所以要独尊儒术,乃是要用它治国平天下;后来之所以沿袭不改,也是因为要治国平天下。佛教、道教都不行,虽然它们自己可能不那么认为,但比较起来,还是儒术优越。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儒术越来越不行了。它曾经有过两千年辉煌的历史,这辉煌永远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但面临新的世界,它不行了。国不仅不治,而且将亡;天下不仅难平,而且大乱接踵。这就像一个功绩卓著的老国王,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在老了,该退休了。世界上的道理不论多少,毕竟生存第一。于是经营者自己宣布破产,掌门人为中国另谋出路。 孔家店掌门人宣布破产,为中国另谋出路,也是要保住自己的生存,却没想到这新的出路也造成了自己的灭亡。虽然“伤往事”已于事无补,但我们还是要说,中国的历史应该记住,当年的顽固者,并没有顽固到底。 至于孔庙的废弃,是那两个分店倒闭的必然结果,早晚要发生的事情。儒术既然无人经营,要像让人们依旧虔诚于孔庙祭祀,是不可能的。

『柒』 什么是旅游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旅游职业道德是指旅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容活动中所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
而导游这一职业的道德,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概括、总结、提练出许多调节导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如“顾客至上,服务第一”,“诚实无欺、信誉至上”,“微笑服务”等。
特点就是: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高度的自觉性和广泛的实践性。

『捌』 旅游行业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一、旅游职抄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袭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心尽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三、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游览、参观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讯,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

『玖』 如何解决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的良好素质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统一.其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旅游工作者。“德”是素质中第一位的,是基本要求,它包含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品德素质的提高在于加强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夕
2、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不仅依靠法律、制度的奖惩条例,还必须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有职业责任心和道德责任感。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对于正确调节企业与旅游者利益关系、旅游企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企业内部各种关系时所起的作用,往往比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范围更广泛,影响更深刻。
3、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者之间的提供服务与享受服务的关系被称作“客我关系"。要使旅游者满意,旅游从业人员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4、有利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旅游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活动带来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开阔眼界,了解世界。旅游业是面向世界的行业,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风气和国际声誉o
5、抵制精神污染,反对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西方某些消极或腐朽的文化影响冲击着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和抵制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反对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拾』 旅游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导游这一职业的道德,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概括、总结、提练出许多调节导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如“顾客至上,服务第一”,“诚实无欺、信誉至上”,“微笑服务”等